眼下,大庆各大医院正经历一轮就诊高峰。“白+黑”日夜坚守、设备24小时运转、开设“日间留观病房”、增加静点业务、扩容病房……
大庆龙南医院提前布局,快速响应,充分利用医院本部及乘风、东湖、创业城3个院区的优势和特点,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医疗救治工作。
大庆龙南医院:
24小时真想当48小时用
患者排队做CT
(资料图片)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骤增,急诊成为医疗救治的第一战场。
“争分夺秒”更适合形容急诊室里的节奏——医护人员穿梭在患者中,输液、换药、核对患者信息;诊室内的医生不停地敲击键盘,为患者录入病情、开具处方。
记者早上9点到达大庆龙南医院急诊科时,急诊科主任李和永正在安抚患者家属情绪。
给患者打针、输液、吸氧,安排病床,做检查,为患者家属答疑解惑……急诊室的医护人员不停地忙着,同事们匆匆碰面交流患者的病情,又匆匆离开投入各自的岗位。
李和永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急诊日均接诊800多人次,工作量是平时的三四倍。急诊室有医生25人、护士36人,自2022年12月下旬以来,全部忙碌在第一线,即使感染发烧,也没有一个人离开工作岗位,“白+黑”已经成为医护人员的常态。
连日来,CT磁共振诊断科患者量剧增,为尽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两台机器24小时运转。
腹部超声、超声心动,物理诊断科平均每天接诊近500人次,医护人员一天24小时恨不得当成48小时用。只为快速给临床医生提供诊疗方向,不耽误任何一位患者的治疗。
内科医生接诊的患者排成了长队
乘风院区:
每一秒都不容耽搁
1月3日,龙南医院乘风院区按照大庆龙南医院要求重新开放内科住院病区,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举全院区之力,当天上午就有21名患者顺利住院。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变化,乘风院区“120”出诊量猛增至日常的两到三倍,同时,面临医护人员感染、“120”司机发烧和担架工伤病等多重挑战,大家克服困难在坚持。
“每一秒都不能耽搁,我们不敢倒下。”急诊科医生王翠萍说。
每周固定的血透治疗是肾病患者生命的保障,血液透析的医护始终坚守在一线,从未停歇。
近期随着放射科工作量的持续增长,放射科5名医生带病坚持在岗位上。
东湖院区:
医护“能上必上”,药品“快速保障”
龙南医院东湖院区各科室顶住医护人员紧缺、患者激增等重大压力和困难,打破常规,挖潜扩容,全力收治患者,保障市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急诊科、呼吸科、内科门诊等科室医护人员克服身体不适,竭尽全力提高诊疗效率。放射科主任赵晓龙“阳康”后身体刚好一点儿就开始工作,他说,只要自己能坚持,就会一直上岗。
面对临床用药骤增,药剂科主任张学荣带领全科人员放弃节日休息,协调药品供应。
争取到急用药品后,她第一时间开车取回,并组织科室全体人员清点入库,人拉肩扛地送到各科室,第一时间投入使用,缓解了大量收治患者导致的药品短缺。
康复住院病区在保证原有康复患者正常治疗的同时,尽最大努力腾出资源,扩容16间病房收治患者。
为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进一步提升接诊能力,综合住院病区灵活应用床位,于1月2日开设“日间留观病房”,开展静点、肌注、健康咨询等临时性治疗服务。
创业城院区:自检自查 应收尽收
“天选打工人”杨春敏医生还是感染了。
在院区大部分医护因为感染病倒的时候,“阴性”的她冒着感染的风险,一直在岗位上坚守。在大家几乎都已经“阳康”后,她被感染了。她说:“患者没时间等,院区多一个人就能多分担大家的压力。”
护士刘冬梅疫情期间多次冲在最前线,院区开诊时,她刚结束隔离宾馆的工作。医护人员紧缺,她冒着感染的风险迅速返回岗位。
大量感染者的出现,是对医疗行业严峻的考验。尤其创业城,大多数居民是老年人,其中不少都罹患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
创业城院区领导、医务科及护理部人员实地走访各科室进行自检自查,认真做好医疗、护理及院感工作,妥善安置门诊、住院病区收治患者入院等相关工作,并及时补充各科室抢救药品、设备、常用物品,安排好科室值班人员及就诊流程。
面对院区患者急剧增加,院区领导积极调配各科室人员,做到应收尽收,龙南医院更是设派专家对收治的患者进行巡回查房,保证每位患者受到统一化、标准化的救治。目前,日间留观病房单日可达到59人次。
戴小民 记者 刘楠 赵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