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绥棱县第一中学,有位全国优秀教师。

他从事英语教学研究31年,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仿、借鉴、创新”的教学改革之路,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和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省级一等奖,连续多年被评为绥化市英语学科骨干教师、绥化市学科带头人、省劳动模范。他就是英语教研组组长田有。


(资料图片)

多媒体教学

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推动课改

初登讲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田有熬夜研究学情、研究教材,反复推敲教学设计,教案改了又改,课后又不断复盘梳理总结。一年里阅读上百万字的理论书籍和专业刊物,做的读书笔记就有十几万字。正是凭着这股子韧劲,他很快摸索出一套系统的、符合学生实际的英语教学模式。

田有发现,由于缺少英语练习环境,学生们在听力和口语方面存在短板。他拿出120元钱,托人买来能收听英语广播的短波收音机,订阅了《英语之友》《英语画刊》等阅读资料。而在当时,他每月的工资只有110元。从此,田有任教的班级课间休息时便只有一种声音——流利的英语朗读声。学生们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水平很快有了极大提升。

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多媒体电脑、多功能黑板,田有的课堂总是与时俱进,注重教学实效。1999年,田有打破了绥棱一中有史以来语音室只放录音不用屏幕的历史。他还是学校第一个用自制课件上课的教师。他的勇于尝试敢于创新,让多媒体技术真正走进了这座北方小城的高中课堂,从技术上推动了学校的课改。

他主导形成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收听英语广播

时光在变,对学生的关心与爱从未改变

长达31年的教学实践中,田有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新兵教师,成长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他始终不忘立德树人,用无私的爱滋润着每一名学生的心田。

2015级一名家在农村的学生对田有说:“老师,放假我先不回家,家里条件不好,学习环境差,还有半年就高考了,我想留在这里学习”。然而,假期学校不上课宿舍关闭,学生只能向田有求助。田有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及时安抚学生情绪,并让学生住进了他刚刚空出来的房子。

面临高考,学生的营养要跟上。一有空,田有就去探望这名同学。“要多吃有营养的东西,缺钱吱声,住在这儿不用给钱。”田有细心地给予学生帮助和鼓励。半年后,这名学生成功考上了哈尔滨工程大学。

这只是田有关爱学生的一个小小片段。端午节他会给班级住校的农村学生送去鸡蛋,中秋节又给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孩子送上几块月饼。看到有的学生衣衫单薄,他会买来换季的新衣。哪个学生生病,他会叮嘱打针吃药,带学生去医院看病……

在田有眼里,学生们从弟弟、妹妹,变为了儿子女儿。时光在变,可那份深沉、真挚的关爱却从未改变。

田有的荣誉证书

从“后进班”跃居“上进班”,佳绩连连硕果累累

从高一到高三,田有共带过5个大循环,教过18个毕业班,教出过7名高考状元。他带的班级,单科最高分及平均成绩均名列前茅;每一届他所教的毕业班高考升学率、升入重点院校比率均居市县前列。

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能“给学生一杯水”,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教师,曾洒下了多少汗水。

2005年末,在教高一两个班且担任班主任的同时,田有又挑起了高二年级七班的担子,当时这个班成绩学年倒数第一。田有尝试改革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科特长、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结合学生的需求,进行小组学习。经过一年的努力,从前的“后进班”跃居为“上进班”,高考中这个班的英语平均分名列前茅。

田有热爱学习,肯于钻研。从2002年高考英语成绩最高分119分到2021年高考最高分146分,是田有重视校本教研的成果。

与学生探讨英语教学

作为市教育科研骨干、学科带头人,田有时刻忙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和教学成效的提升。他带领英语教研组的教师以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绥棱英语教学成绩逐年上升。他悉心指导青年教师,带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他撰写的论文有多篇发表在各类核心期刊,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国家和省级优秀辅导教师,跻身于全国创新学会会员的行列。

记者 王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