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铭华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牢社会保障网,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我省民政部门如何扎实履行保障和改善民生职能,记者采访了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董濮。
董濮介绍,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2023年全省民政系统将全面对标对表会议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至上贯穿于民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统筹民政事业发展和疫情防控、安全管理,以“民政·牵挂”系列品牌建设为载体,全面系统提升民政兜底保障能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服务群众能力,通过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能够充分体现党和政府温暖和牵挂的举措,持续助力民生振兴,为幸福龙江建设作出民政新贡献。
(资料图)
聚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我省覆盖“三层五类”困难群众的“4+9”社会救助体系,打造“民政牵挂·‘救’在身边”龙江社会救助品牌。稳妥推进临时救助“全省通办”、社会救助“全程网办”,探索推广龙江救助“信易助”模式,完善低收入人口审核确认和救助帮扶制度,科学推动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实现“十七连增”。
聚焦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打造“民政牵挂·守护夕阳”基本养老服务品牌。全面落实全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分类推进兜底性服务、普惠性服务、基础性服务“一单清”;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探访关爱制度,开展“关心我的独居老人邻居”志愿服务;为高龄、空巢、留守的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智慧居家适老化改造,丰富养老服务供给。
聚焦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对全省网格统一赋码编号,“数”“治”结合加强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村(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实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和减负工作事项清单“三个清单”,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有效推进党委领导、政府履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
聚焦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实施“民政牵挂·善行龙江”慈善事业促进计划。推动省市县三级慈善会组织体系建设,培育支持型、资助型、枢纽型慈善组织;积极开发冠名基金、社区慈善、指尖公益等新模式,拓宽募集渠道、增强募集能力;释放“龙江慈善奖”引领作用,培育公益慈善品牌。
聚焦发展专业化社工队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打造社工橙、未保绿、志愿红“三色辉映、三站并融”模式。做优社工站建设“蒲公英”品牌和龙江未成年人保护站建设“向日葵”品牌,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站作用,统筹三站资源,实现资源互通、功能互融、作用叠加、模式迭代。
聚焦强化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推出“三同步”“双服务”龙江社会组织监管模式。落实完善党建工作与登记、年报、评估制度,实施社会组织“陪伴式成长”专项行动,重点支持生物经济、冰雪经济等“四大产业”社会组织,积极培育基层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聚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弱势群体帮扶水平。科学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提高集中养育和社会散居孤儿最低生活养育标准;继续实施“龙江爱心助残工程”项目,开展“绿蝴蝶”精障康复专项行动,全面强化残疾人两项补贴数据信息比对、发放管理和“全程网办”。
聚焦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创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政专项社会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以“除陋习、树新风”为导向,实施“百姓身后事安心工程”“和谐婚姻进万家行动”,大力推进殡葬和婚俗改革;打造“民政牵挂·名系龙江”地名服务品牌,建立“智慧地名”体系,发挥地名加强基层治理、传承历史文化、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