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宏宇


【资料图】

初夏时节,行走在双鸭山的土地上,你会发现,天变得更蓝了,水变得更清了。良田沃野、碧水青山,这座黑土湿地之都、绿色生态之城时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探索实践,全力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大文章,交出一份优秀的生态治理“成绩单”。

厚植生态绿色底色,提升发展质量成色。近年来,双鸭山市竭尽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持续的改善,为全市转型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安全保障。

双鸭山城市景观,安邦河两岸被绿色覆盖。张仁才摄

美丽湿地叫响“多彩双鸭山”

“快看,那儿有一对丹顶鹤!”顺着七星河湿地管理局副局长李鑫手指的方向看去,两只丹顶鹤正在湿地深处优雅漫步。“丹顶鹤对栖息地生态环境十分挑剔,空气和水质都要最佳。全球一共才1000多只,在我们湿地常年栖息的就有10对。”李鑫自豪地说。

在七星河湿地,可以看见的便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色,这里苇草连天,许多鸟类在这里云集。据科研监测数据显示,三年来,七星河湿地保护区内鹤类、鹭类、鸥类和雁鸭类等水鸟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候鸟总量由23万只增加到近40万只。

双鸭山市生态环境优良,资源富集,是黑龙江唯一兼有大煤矿、大粮仓、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等特色资源的城市,被誉为“黑土湿地之都、绿色生态之城”。发展至今,双鸭山湿地总面积已有26.3万公顷,超过市域总面积十分之一;拥有5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七星河、挠力河、雁窝岛等湿地从西至东串成翠色的“珠宝项链”,绵延300多公里,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北大荒特有的自然地理风貌和生物多样性,是三江平原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自然性的原始湿地,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重要生态区之一。丰富的生态资源、宜人的气候环境,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使双鸭山具有了发展全域旅游的潜力和优势。作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40%,建成区在46.5%以上。乌苏里江是全国少有的几条没有污染的河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之一。

宝清县集中回收包装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马淑芬摄

近年来,双鸭山市始终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坚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湿地保护作为打造城市品牌、助推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本着以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的方针,坚持“以保护求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战略,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原始湿地,在双鸭山形成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凸显了三江平原湿地的缩影。双鸭山曾获得“全国湿地生态保护示范市”的殊荣。七星河湿地被誉为“中国白琵鹭之乡”,千鸟湖湿地被评为“全国最美湿地”。保护区所在地全部为国家级生态县。

依托大湿地、大森林、大界江等生态优势,双鸭山坚持全域、全季旅游发展定位,深度挖掘各类旅游资源,精心设计全域旅游产品,加快景区及线路基础设施互联配套,分类推出一批红色基因、绿色生态、黑色资源、银色冰雪及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叫响“多彩双鸭山”旅游品牌。

七星河湿地成为鸟类的天堂。马淑芬摄

农业整治 保护耕地“大熊猫”

在宝清县尖山子乡北岗村郁郁葱葱的田间,一个晒得黝黑的庄稼汉每天都在田间地头巡查,不时地掏出小本记上几笔,间或停车捡起丢弃的农药瓶……他就是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雪亮。

“以前地里、壕沟里到处都是农药瓶,不但污染了水,也污染了黑土地,种出来的农作物品质不好,卖不上价。”李雪亮说,现在土壤环境好了,他们村大豆品质提高了,价格一路走高,市场供不应求。

双鸭山市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以宝清县为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存储、处置工作。到2020年末,全县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市场化运作、精准扶贫挂钩、执法部门监督”的一体化机制,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2044万个;全市按照合理区域布局方式设立回收站点786个,各县区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316.6吨。

“秋天深翻秸秆还田,春天用腐熟剂,促进秸秆发酵变成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宝清镇双泉村党支部书记王立波说,他们村2000亩水稻田产量的提高就受益于黑土地保护项目。

近年来,宝清县还通过农艺、农机、工程、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减少了化肥用量,提升了土壤有机质。目前,宝清县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区域土壤耕层厚度提高了7.2厘米;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3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05个百分点以上;旱田耕作层厚度平均达到30厘米以上,水田耕作层厚度平均达到20厘米左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双鸭山以四方台区为试点、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进建立“田长制”,通过实行区(县)、镇、村三级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并以“五化”理念为引领构建“分级管土、科学用土、分类治土、防污护土、全民爱土”的体制机制,保护黑土耕地资源、改善黑土耕地质量,通过多方联动、防污护土,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全面阻断土地污染源。

双鸭山地处三江平原富硒土壤带核心区域,全市拥有1500余万亩黑土地(市属620万亩),粮食产能一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作为粮食生产大市,双鸭山市深入实施黑土耕地保护战略,特别是通过推行“田长制”等有效举措,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维护农业生态安全。采取封育保护、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保土耕作、侵蚀沟治理、恢复植被和灌区配套等措施,完成水土治理面积1370.1平方公里、退耕还林还草面积336.62公顷,节水总量超6亿立方米。

紫云岭杜鹃花开。张仁才摄

推动绿色发展 做好生态治理大文章

青山、绿树、花草、人家,天人合一,相映成趣,无一不显露出城林相融、人与自然的和谐曲调。近年来,双鸭山市坚决扛起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使命担当,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田长制、林长制,积极探索“多长合一”基层生态综合治理新机制。坚持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全面落实“三线一单”各项管控措施,综合利用和处置好工业固体废物,启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持续加快“三北”退化防护林修复,推动森林城市健康发展。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双碳”目标,探索节能降耗有效途径,加快推进工业污染排放技术改造,建设绿色低碳现代化工厂。

加强河湖生态系统治理,坚持管水、留水、养水综合施策,重点治理安邦河流域污染问题,提升马蹄河、挠力河、七星河等流域水体水质。全面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零容忍”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强化水资源管理,完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以“五化”为方向,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推动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提升全民生态意识。倡导绿色价值观,开展植树绿化、节能节水、粮食节约行动,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生态乡镇,让绿色、低碳、节约成为社会风尚和全民自觉,让双鸭山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常见。

稳步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大文章,困扰多年的污水直排、空气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饮用水源地和国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331天提升至351天,饶河县再获“中国天然氧吧”殊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