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傍晚去健康公园遛个弯、跳跳舞、做运动,闲暇时去健康书屋充充电、学学养生知识,对于在漠河生活了53个年头的老宋和他的老朋友们来说,这个边陲小城和自己愈发合拍——都是越来越注重起健康来了。“尤其是公园里红色的软胶健康步道很好,走路跑步不伤膝盖……”老宋说。

年来,漠河市把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营造宜居宜业生产生活环境,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健康素质全面提升。先后荣获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黑龙江省中医药特色小镇等荣誉称号。

加大健康场所资金投入力度

“三年来,漠河累计投入资金1549.57万元、投入健身器材182件,建成了滨河公园一期景观建设项目、百姓健身步道等健康活动场所,不断加大健康场所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力度。”漠河市健康促进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漠河市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督导检查,强化统筹推进,坚持这“三个强化”,不断提高健康促进县创建效能。制发了《漠河市健康促进县创建方案》,成立卫健、文旅、教育等49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健康促进委员会,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县的创建工作。打造了市、镇、村三级健康促进专业工作网络,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一体推进、全民参与”的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了健康促进专家委员会,定期对全市各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三年来,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和乡村检查指导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366次。

马拉松跑进北极村

去年7月17日下午,2021中国北极·漠河极昼马拉松在漠河市北极村鸣枪开跑。作为国内唯一的极昼马拉松赛事,也是中国四极马拉松赛首站,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余名选手参赛。选手们在奔跑中享受中国最北的夏季清凉和生态美景,更把运动、健康的理念传播向人们的心田。

在学培训上促提升,在健康文化上促提升,在康旅融合上促提升,抓好“三个提升”,保障创建水。漠河市先后选派3名专家参加全省健康素养培训班,并邀请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全国健康素养巡讲专家王丽敏,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省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评审专家刘文会以专题讲座形式,对部门负责人、专(兼)职职工和健康促进网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覆盖率达100%。建设健康书屋、健康长廊,开展了全民图书日、阅读日,将健康文化传递到每个机关、单位、社区。各镇坚持因地制宜,建成各具特色的健康社区、健康村,将居民生活、文化、健身融为一体。组织健康领域专家参与政府有关健康公共活动政策的补充、修订,借助极地旅游、冰雪资源地域优势,创新举办了“极昼马拉松赛”“林海徒步”“泼水成冰”等健康赛事及活动,让健康理念广泛传播。

室内室外都禁

与各地禁条例的“室外可吸”不同,在大兴安岭地区,防火是大事,漫长的春秋防火期户外严禁吸。在漠河,室内吸也不断被严格限制——所有室内办公场所、会议室、楼道等公共区域张贴醒目禁标识,不摆放具。

漠河市充分利用电视、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健康促进工作理念,推送健康科普知识。全市各公交站点、宣传栏、LED电子显示屏定期更新健康生活方式内容,公交车循环播放健康控等公益广告,切实提高公众知晓率,为创建健康促进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结合世界无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结核病日、艾滋病日等特殊时间节点,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各机关、社区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素养主题讲座,进入居民家中面对面普及健康知识。截至目前,漠河市举办各类培训班、开展巡讲118次,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建立无工作机制,开展无单位创建活动,为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村)发放禁标识2000余份,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面禁,成效显著。

健康人群日渐攀升

年来,漠河市把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做到实处,创建了健康社区9家、健康村4个、健康促进医院6家、健康促进学校9所、健康机关59家、健康促进企业17家,评选出健康家庭100户,建设健康主题公园2个、健康步道1条,创建率高于国家级健康促进县综合评估标准。

健康场所日趋完善,健康环境日益优化,带来的结果是健康人群日渐攀升。据介绍,漠河市饮用水质检结果合格率达100%;三年来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垃圾(农村)集中处理率均达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5.14%;三类以上公厕占比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3.8%;人均绿地面积44.16方米;人均住房面积38.18方米;人均体育用地面积2.9方米;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54张;城镇登记失业率3.7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66%。全市健康素养率达到25.6%,高于全省均水;成人吸率由22.86%下降到2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由38.57%上升至42.5%,学生体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