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庞大的6.5米数控立车前,觉得你像指挥着一辆无敌的战车在冲锋陷阵。”听记者这样描述,他憨厚而又羞涩地笑了。眼前的这位有着90后的蓬勃活力、80后的勇于创新、70后的坚韧担当的年轻人,就是今年第十六届全国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邱利。
黑龙江省“特殊津贴”享受者、黑龙江省“首席技师”、“龙江技术能手”、“龙江工匠”……邱利,这位有着多项“光环”的龙江数控技术先锋、了不起的80后,近日走进了记者的视野。
(资料图)
邱利
欲成匠事 先做匠人
“做质量如做人,产品亦是人品,精益求精的发电产品才是答复业主最有力的语言。”作为一名从事数控加工的操作者,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邱利无时无刻不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做到一厘一毫也不放过。
一路走来,邱利先后任命于16米立车、12.5米立车、4米立车、新4米立车、6.5米立车,所承担任务的加工精度越来越高,责任也越来越大。但“绝不放行任何存在瑕疵产品”的质量誓言,一直如同烙印般深深镌刻在他的心中。
与同事交流经验
目前,邱利担任水电分厂重型工段德国6.5米数控立车机台长。他带领团队深度挖掘设备潜能,主动请缨分担了分厂镗床工序的大量生产任务,先后完成了镇安、句容、敦化、荒沟等转轮镗模配镗和铣削大型螺纹孔等镗序工作,这都是首次在大型立车中承担此类工序的加工任务。并且为进一步缓解镗床生产瓶颈,邱利带领团队依托设备性能优势采用了更加优质的刀具和更为先进的加工理念,以台均16天的加工周期提前出色完成了多台份顶盖镗序加工任务,助力国家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说到最难忘的项目,当属邱利团队首次承担的白鹤滩5号机转子支架的全序加工任务。转子支架作为发电机的重要部件,以往台份由两台大型立车负责粗、精车工序加工,中间穿插大型镗床负责粗、精镗序加工,整体加工至少涉及三台设备。由于工件吨位重,外形尺寸大,外圆处又装焊了28根较大型筋板,只有将工件放倒装焊于胎具之上才能满足镗序加工,找正难度大、辅助时间长,全序加工周期约22天。在邱利的带领下,6.5米立车这一台设备起到了三台设备的作用,而且解放了大量吊挂、钳工、焊工等有限资源,整体加工一气呵成。17天的最短加工周期和最少的序间配合,一下为公司节约生产费用近20万元。
查看图纸
常怀匠心 创新不止
“没有对数控加工专业的热爱和始终致力于数控加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精神,是无法成功开创哈电首台具有三轴联动数控技术的4米立车、实现真正的车镗一体化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高级且复杂的数控技术。”了解实情的邱利的同事们都这样说。
早年间邱利开创的首台具有三轴联动数控技术的4米立车,是在具有二维铣轴的数控立车基础上创造出一个虚拟坐标轴,配合实际坐标轴实现多轴联动完成端面任意轮廓的铣削加工,意义在于以往只有镗铣设备才具有的多轴联动铣圆层切等加工方式可以在立车上得以实现,需要多种类型设备多工位加工的产品,仅凭此功能就可以在立车上独立完成全序的加工任务。目前,此技术已经走向成熟,在16米、12.5米、10米立车上推广应用,在导水机构主件的加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年节约生产成本百余万元。
操作机床
此外,邱利利用自主研发的恒定切削速度的数控技术一举改变了长达几十年的镜板传统加工工艺。该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精车后既满足尺寸公差的同时又能保证形位公差要求,成功取代了延续几十年的传统镜板磨削工艺方法。
实现数控立车曲线轮廓编程的自主化;利用铣刀架上的锯齿盘制作的通用车刀台,使立车铣刀架实现车削功能,解决了受转塔式车刀台结构、刚性等问题制约的加工瓶颈;自行设计编制的梳齿槽加工通用模板程序在各种立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等……邱利的每一项成果都令人惊叹。据统计,近年来,邱利直接参与的技术改进创新成果有122项被公司采用推广,其中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6项,取得专利授权2项,获国家质量改进奖2项。
精密测量
奉行匠行 乐于传承
独行快,众行远。一直笃信此道理的邱利,在工作中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而且毫不吝啬地帮助身边的同事提高技能水平。他所在的6.5米立车是公司最为先进的设备之一,无论从操作难度还是生产效率方面,都对操作者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将该设备作为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摇篮,以半年为周期选拔优秀操作者轮流到岗培养。目前,邱利所培养的十余名徒弟已成为了关键设备的主操作。
操作机床
邱利还利用多年积累的实际加工经验与加工技巧,组织编制了《OPL生产制造技巧手册》和《OPL基础作业课件手册》等12万字大型水电装备制造七大系列标准作业指导手册,为青工快速掌握岗位技能以及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加工的每一个产品都需要严肃认真的对待。”在班组自主培训活动中,他带领组内成员学习操作技能,强化质量意识。
邱利头上的“光环”很多,当有人提起这些“光环”时,他总是淡淡地说:“这是我所热爱的事业,我不过是和许多的坚守者、奋斗者一样,一直在认真工作罢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从事装备制造业,走技能报国道路,为龙江制造添砖加瓦。”
文/陈鉴清 张弘 记者 李播 摄/记者 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