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创新引领振兴加速度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郭大春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彭溢
5日,在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黑龙江省‘非凡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创新驱动)”中,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郭大春就黑龙江省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和潜力以及未来的部署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关资料图)
“我省具有较好的创新环境和基础,《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1》发布显示,我省科技创新环境在全国排名第10位。”郭大春介绍,我省在科技创新方面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科教资源基础扎实。我省拥有哈工大、哈工程、东北林大等高等院校78所,有中船重工703所、中电科49所、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等独立研究院所125家,其中中直院所18家、省属院所21家。二是高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我省现有两院院士40位,累计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省杰青等181人。三是创新平台支撑有力。我省建有各类科技创新基地694个,其中省重点实验室290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404个。
郭大春介绍,下一步,省科技厅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重点抓好“三个着力”。
第一,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坚持“四个面向”,优化资源配置,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加科技创新源头供给。开展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推行“揭榜挂帅”“包干制”等制度,优化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及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和管理方式,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重点领域,谋划部署科技专项,突破一批瓶颈技术,积极抢占新兴产业高地。加强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研究,解决一批产业亟需的科学问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型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攻关,真正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增强企业竞争力。坚持部省联动、部门联动、厅市联动,调动各方力量重视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形成合力推进研发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全链条发展,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
第二,着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谋划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统筹重点产业需求和科研优势力量,聚焦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积极创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优化布局省级创新平台。强化绩效评估,实行动态管理,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运行高效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支持建设一批省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转化载体,服务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高水平建设区域创新载体。加快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哈尔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按照“一区一产业”模式发展一批省级高新区,着力打造区域创新发展高地。
第三,着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计划为抓手,围绕新经济形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实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推动建设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依托高新区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加快数字、生物、冰雪、创意设计等领域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继续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交易服务、数字化交易等平台,打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交易渠道,开展招商活动,整合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供需精准对接、产学研协同转化、科技与金融联动等机制,加快促进重大成果落地产业化,奋力跑出创新引领振兴发展的加速度。
紧抓“关键变量” 谋求“最大增量”
省工信厅副厅长官英敏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桑蕾
5日,在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黑龙江省‘非凡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创新驱动)”中,省工信厅副厅长官英敏在发布会上表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创新龙江”战略部署,全省工业领域聚焦我省“4567”产业体系,以创新驱动作为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支撑,以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服务工业振兴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集聚,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重点通过“五个加力”抓落实、求突破。
这五个突破分别为:第一,加力推动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加大惠企政策力度和服务指导力度,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催生一批有科技含量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行业示范效应和科技辐射能力。鼓励和引导产业链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各类创新机构,为产业发展实施科技赋能。
第二,加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针对产业链重大技术需求,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推进技术研发。聚焦航空航天、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依托我省科教资源优势和企业研发优势,加快突破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瓶颈,强化源头技术供给,通过科技赋能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加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打造军工企业、驻省央企科技成果转化策源地,形成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推动成果在我省优先转化落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产学研用联盟和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实施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支持企业研制首台(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第四,加力培育打造创新型企业。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引导“链主”企业整合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系统布局创新链,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供应链保障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第五,加力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建立以产业创新平台为核心、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企业创新平台为补充的制造业创新网络,构建梯次结构布局合理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各类研发机构提质增量。推动发电装备、石墨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为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建设各类创新平台、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官英敏表示,全省工业经济规模、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突出表现在:一是企业创新活力大大提升。十年来,我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累计超过800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接近一半。新产品开发项目3.5万项,新产品销售收入673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由2012年的4.5%提升到2021年的11.1%。二是创新支撑资源日趋丰富。我省拥有哈工大、哈工程等重点高校,有中船重工703所、中电科49所、哈尔滨焊接研究院等一批国家队科研机构,还有研发实力雄厚的驻省央企。十年来,还培育了一批创新企业和创新平台。三是“国之重器”成果彰显龙江实力。十年来,一大批龙江创造的产品突破技术瓶颈,满足了国家建设重大需求,有力维护了国家产业安全,也充分展示了龙江工业实力。
把科技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出来
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丁哲学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赵一诺
5日,在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黑龙江省‘非凡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创新驱动)”中,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丁哲学介绍了我省在引导高校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方面出台的务实举措,及加快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相关举措。
丁哲学表示,我省高校现有科研人员近4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整体科研水平逐年提升,在现代农业、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获得了一大批代表性、原创性成果,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78项、省部级奖励4200项,其中哈工大刘永坦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丁哲学介绍,省教育厅采取了系列措施激发高校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一是强化基础学科建设,夯实创新根基。出台全省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指导意见,重点面向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等产业,深入推进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创新支撑。每年投入2000万元,重点培养支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围绕科技前沿、重大技术需求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问题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共支持青年人才1240人。全省高校现有“六类人才”460人,其中院士35人,为基础理论研究、前沿技术探索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三是加大支持力度,激发创新活力。通过实施“双一流”建设、“高教强省”战略等政策措施,持续加大投入,实施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对基础研究进行持续稳定支持。四是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印发黑龙江省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方案、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考核办法。目前,18所高校设立了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6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3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中心、3个教育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基地,重点建设10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20所省级“双创”改革示范校和20个省级共享型示范基地,5所高校被评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截至2022年7月末,各高校开展大型招商推介活动9场,已经签约或意向性签约项目48个,签约金额324.21亿元。
丁哲学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省在引导高校以科研优势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快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相关举措。在顶层谋划上,通过“双一流”建设、“高教强省”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引导高校立足自身优势特色,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按照“水平+需求+布局”的原则,优先支持建设;在支持引领上,立足国家战略,对接“五大安全”“六个龙江”建设,重点围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等重点产业,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优势领域,碳中和碳达峰、种质资源等急需领域,特别是对于符合我省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能够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创新平台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文社科基地、新型高校智库等创新平台建设;在资源配置上,实施一批学科支撑平台建设项目,围绕优势特色学科,支持高校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50个,推进科研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等建设,提升我省人才集聚、创新策源和学科提档升级的支撑能力,为开展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支撑。
丁哲学表示,下一步,省教育厅将着眼促进人才供给和需求相适应,建立高校学科专业、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深入实施人才项目,支持高校汇聚和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高水平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省教育厅将以国家战略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支持高校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持续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进行稳定支持,为培养和汇聚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搭建载体,为高校开展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有力支撑。
本栏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张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