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助力留守儿童。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峰摄

省慈善总会等爱心组织带领巴彦县留守儿童到融创乐园游玩。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贾晶摄


(资料图)

志愿者和留守儿童在一起。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峰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贾晶

暑假即将开始。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日前面向假期返乡的大学生发出号召,公开招募志愿者参与“情暖童心·乡伴童行”公益项目,一起到农村为留守儿童奉献一片爱心。

据了解,该活动将贯穿7月和8月,大学生们将陪伴留守儿童过暑假,弥补他们因为亲人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孤独与遗憾。项目实施7年来,已覆盖我省85个市县区乡镇,帮扶了18569名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及产业振兴等方面,是乡村振兴中绕不开的难题,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一。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精神上的关爱,是大家都在合力探索的问题。

关爱是他们心底的渴望

“现在留守儿童吃、穿、上学问题都不大,最主要就是缺少关爱。”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建设村妇女主任姜凤告诉记者,“我们村有一对双胞胎,和爷爷相依为命,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协调下到镇里小学读书,公益组织也承诺一直承担其学习生活费用,直到大学毕业。但现在这俩孩子最大的问题是没人关爱,没人辅导作业,放学后俩人轮流玩手机。村里其他5个留守儿童也一样。”

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平洋镇中心学校共有48名留守儿童,占比9.6%。校长王艳华告诉记者:“留守儿童一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不仅直接影响其生活学习、心理健康、性格等,还对其人际交往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协力“童”行让孩子懂得爱

李佳瑶是哈医大临床专业大二学生,大一入学时便加入了“小先生”协会,和同学们一起组建了网上自习室,利用课余时间为包括建设村在内的十几个村镇70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辅导,累计上课时长5600小时。

“有些孩子不是学不好,而是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因为内心缺少关爱,也很难去爱他人,更别提远大的理想。我们无法代替父母,只能尽力去补位。”李佳瑶告诉记者,“这两年我们能感受到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目前有近四百人。此外,令我们感动的是村里的大力支持,像建设村的书记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给家里没网络的孩子用。”

黑龙江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张媛曾组织学生们用11周的时间住在农村,给留守儿童开设周末课堂,联合爱心企业为乡村学校建了阅览室。“我们的陪伴是短暂的,每到离别的时候发现孩子对我们产生了移情和依赖,这是我们最难过的事。”张媛说。

如何精准关爱留守儿童?

1.专家建言

如何更有效地关爱这些留守儿童呢?张媛老师从帮扶层面给予如下建议:

第一:建立留守儿童台账,不但可以动态跟踪,还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留守情况精准介入。

第二:形成城乡互助可持续的品牌服务。

第三:努力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按照国家《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孩子们构建涵盖健康、教育、安全保护、福利、家庭、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友好型社区。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是教育孩子的重要阵地。王艳华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内留守学生较多,必须特别重视这些孩子的心理状况,我们建立了全员育人导师制,每个导师负责10名留守孩子,对其进行密切关注,按时家访,经常与孩子谈心交流,关注孩子变化情况,对其过错进行耐心细致地教育,对孩子取得的进步及时提请班主任、家长或学校进行表扬。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心理课,开展了党员教师和班级留守儿童建立‘大手拉小手’的帮扶活动等等。”

2.“家庭—学校—社区”

合作护佑

据了解,我省已将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纳入省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全省民政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全面启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蒲公英”计划,提出了“一年起步,三年铺开,五年建成”的行动目标,目前全省社工站建设框架已经形成,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高级社工师黄红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进一步重视。对此,需要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合作体系建设,护佑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黄红认为,首先要督促留守儿童父母履行职责,减少留守儿童孤独感。其次是学校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网络把心理教育引入校园。再者是专业介入,鼓励支持专业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建设,积极培养社工人才队伍。加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慈善资源等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