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天池

瓦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田,宽大的草帽下一张自信的笑脸,脖颈的“围巾”格外显眼,手拿着吉他席地而坐,这就是“大国农匠”陈雨佳的微信头像。


【资料图】

对于能获得“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养能手称号,陈雨佳表示:“这是对我们农民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种植品质的肯定。”

“守旧”创新

10月1日,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的有机水稻田里,农民们鞠背弯腰,挥舞镰刀割稻谷,“金色”里一派忙碌景象。

陈雨佳直起身擦了擦额头汗水,“虽然还没最终测产,但目测收成很不错。1200亩需要半个月才能全部收割完。”她说,每年“十一”收割有机水稻已成为一项日常。

在以机械化收割为主流的当下,他们仍坚持用传统的方式收割水稻。

“人工收割可以有效控制水分,水稻不马上脱杆还能保持营养。”陈雨佳表示:“这就是我们的‘守旧’,为了保证大米的质量和口感,我们从插秧、锄草,到收割都是人工进行。”

在陈雨佳的种植理念中,“守旧”与“创新”相辅相成。她说:“创新是为了让大米营养更加均衡。”

请专家来田间,为生产好米“把脉”。在农家肥基础上增加了豆饼底肥;为苗床上的稻苗喷洒灵芝素,插秧、扬花前后用无人机往稻田里喷洒益生菌、牛奶和灵芝素,在增加大米口感和品质的同时,也对土壤进行了修复和改良。

陈雨佳说,实验田里每年都会进行不同的实验,经过3年~4年的实验,再根据实际进行扩种。

今年,他们在15亩实验田里试养2万尾小龙虾,“‘一水双收’的效果非常不错,明年我们准备开始大范围推广。”她自信地说。

太阳能杀虫灯为水稻“站岗”,气候监测仪实时监控温度、湿度,可追溯系统24小时随时观看……在稻田里,高科技的“新农具”随处可见。

陈雨佳说:“这些都是我回乡后陆续安装的,我们正朝着科学种田不断前进。”

售在产先

“黑土地不缺农民,缺卖好产品的新农人!”自2016年返乡伊始,陈雨佳就把自己划归为 “新农人”的行列。

2008年,她的母亲褚丽娟牵头成立合作社,推动村里的稻田规模化经营。由于受制于传统的种植模式和销售方式,村民们只等着经纪人上门收米,价格说了不算,赚不了多少钱。

把这一切看在眼中的陈雨佳,辞去了城里的工作,返乡和母亲共同种水稻、卖大米。

新农人新思维。她改变先产后卖的“老”传统,思维一转“售在产先”,借电商“东风”不断开拓销售渠道。

她说:“好米不能等人上门,要主动出击,让更多人知道好大米是如何种出来的,它的品质值得更好的价格。”

网店、直播、短视频、微信朋友圈……网络新技术也成了她手中的“新农具”。

她的抖音视频开场都是“大家好,我是种米姑娘雨佳”,她的微信也将“种米姑娘”放在名字前……这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在打造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品牌标签。

在短视频中,她讲“石板米”的故事,万年火山、千年遗址、火山石板田的前世今生,有故事才更有价值;她展示大米种植的各个环节,“让大家知道好东西是咋种出来的”……经过一系列宣传,大米的品牌效应提升,自然卖出好价格。

线下销售也花样百出,广开销路。全国招代理、私人订制“粮票”,认购庄主田等等。“庄主田以亩为单位,让感兴趣的人来认购当‘庄主’,春天邀请‘庄主’来插秧,秋天邀他们来收割。”陈雨佳说,这个项目让用户们有了体验性和参与感,也间接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希望田野

凭着“农业大有可为,农村天地广阔”的信心,陈雨佳是村里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这也带动了村里许多年轻人返回家乡。

村里的“新农人”经常扎堆,不闲聊,他们在一起研究如何销售、如何拍出爆款短视频。在他们的短视频中,农村日常、农民生活是主要内容。对于是否担心创意被“偷走”,陈雨佳笑着说:“我的目的就是和大家一起致富。”

如今,陈雨佳又多份新工作——义务导游员,“我们村打造了玄武湖国家农业公园,村集体还注册成立了文化旅游公司。”她说,“经过培训,50多名村民变身导游员和管理人员,我也成了义务导游员,利用闲暇时,会带游客们参观,给他们讲解。”

陈雨佳说:“如今,我们的有机米每斤价格在30元以上,比2016年时翻了一倍,而且销售量每年也都在增长。我不能辜负‘大国农匠’这项荣誉,今后要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