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种植示范园。
(资料图)
紫苏种植试验示范基地。
紫苏深加工产业项目奠基仪式。
大叶紫苏。
紫苏月饼生产现场。
□王振宇 纪世强 本报记者 刘大泳
“风景如‘桦’应如是,美赛江南正此时”。桦南县地处长白山余脉之侧、三江灌流之地,森林广袤、土地肥沃,幅员面积4417.9平方公里。桦南县位于北纬45度,这里有世界稀有的黄金黑土带,优越的自然环境也为桦南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紫苏,因其优越的食用药用价值和显著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成为桦南县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强县富民目标的重要抓手和产业引擎。
紫香流年久 合作谱新篇
在桦南,紫苏种植的历史可以上溯至上世纪五十年代。1953年,当地民众就已经在房前屋后零星栽种紫苏,作为日常饮食的重要补充。但那时的紫苏种植,仅仅是满足农户自家的食用需求,并未形成规模化产业。
改革开放后,驼腰子镇新合村开始有组织地栽种紫苏,开启了桦南大面积种植紫苏的先河。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桦南县的紫苏产业逐步由少变多、由弱到强,一跃成为当地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品牌产业,也为桦南县赢得了“中国紫苏之乡”的美名。
如今,成片的紫苏种植园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在三江汇聚的肥沃平原上拔地而起。桦南县的紫苏种植面积多年保持在10万亩以上,年产量8000余吨,始终位居全省第一,形成了完善的种植体系。桦南县同东北农大、江南大学、修正药业、多多药业等科研院校和企业有着深度的合作,使桦南成为全省紫苏产业大县、全省集中种植面积最大的紫苏种植基地、全省最大的紫苏产品供货地。
从作物到产业 产品成规模
“很多人看到我的可观收益后,都开始种植紫苏了。”
高玉财是桦南县玉财紫苏专业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他从2007年开始从事紫苏种植,如今合作社种植的紫苏每亩纯收入已达700元,越来越多的桦南人通过小小紫苏走上了致富路。
走进桦南县驼腰子镇紫苏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的紫苏连片种植、随风摇曳。时值农忙时节,农户们正在悉心培育逐渐成熟的片片紫苏。
桦南县驼腰子镇上华村村委委员滕范江,从小面积种植开始算起,已经从事紫苏种植行业10余年,对于紫苏的经济效益,他直言是“种植玉米、大豆的两倍”。
据了解,桦南紫苏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好的经济价值,一方面离不开紫苏首屈一指的品质功效。紫苏是国家首批药食两用植物,在降脂降压、解毒护肝、改善记忆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功效,更享有着“植物脑黄金”和“陆地上的深海鱼油”等美誉;另一方面,桦南县优渥的自然条件,使得桦南紫苏有着全国第一的α-亚麻酸含量,这使得桦南紫苏拥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聚、政策先行,桦南紫苏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密不可分。据了解,桦南县政府科学谋划、集中统筹,将紫苏产业发展作为全县重点突破性工作,有力推动紫苏产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在短短10余年间,桦南县成立了紫苏产业发展协会和紫苏品种研究所,为全县紫苏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建立了紫苏种植示范园、紫苏产业园、紫苏科技园,形成了种植、加工、研发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出桦南紫苏油系列产品和紫苏代餐粉、紫苏化妆品等10个系列120余种产品,远销国内外,形成良好的市场反响。
桦南县还创新形成“龙头企业+高校+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保底+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紫苏种植户年均增收2.5万元,为产业发展助力。
办起紫苏节 加快融合发展
2021年,桦南县举办了首届“中国·桦南紫苏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企业为桦南紫苏产业发展把脉定向,深入挖掘了“药食同源”的紫苏文化,推动紫苏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桦南紫苏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地影响力,吸引数家企业成功签约。
“我觉得我们的春天来了,20年的发展,都没有这3年有成效,桦南的中药材产业前景十分可观。”在当地从事中药材产业20余年的辛会亮十分感慨。
当地久仙草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的工作人员也纷纷表示:“种紫苏我们积极性很高,见效快,行情也越来越看好。政府办紫苏节,办到了我们心坎里,我们愿意为家乡紫苏代言。”
桦南县委书记徐永刚向记者介绍,紫苏种植已经成为桦南种植结构调整的当家品种,10万亩的紫苏种植基地已经成为桦南百姓发家致富的“聚宝盆”,紫苏也无愧为助推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紫色黄金”。桦南县也将坚持“一主多元,富民强县”特色经济发展思路,以“紫苏经济”发动桦南发展“新引擎”,以紫苏产业重点突破带动其他产业整体提升,全力构建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今年8月23日,第二届桦南紫苏节将如期开展,桦南紫苏产业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桦南人相信,只要依托资源优势,持续发力,坚持中药材产业“六强化六抓”的发展路线,加快建设以紫苏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加工、旅游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把以紫苏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培育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让桦南紫苏飘香世界,让世界爱上桦南紫苏”的愿景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