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米娜

天气逐渐转暖,爬山成为户外爱好的首选。山岳事故不断发生,灾情越来越复杂,消防队伍参加的山岳事故救援行动也越来越频繁。为进一步做好山岳遇险事故跨区域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省消防救援总队制定了《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山岳遇险事故跨区域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各地市组建山岳救援专业力量,聚焦“指挥协调、精准布兵、专业救援、机动作战、快速反应”五种能力,锤炼本领、持续发力。

近日,我省首支山岳救援队伍——伊春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山岳救援实战演练,跟随他们的脚步,记者看到山岳救援“急先锋”是这样打造出来的。

锻造专业救援队伍

2月12日9时15分,伊春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3名游客遇险被困山中,需紧急救援。副支队长李艳伟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率领8名队员赶赴救援现场。因被困人员“爬野山”探险迷路,无法正确说出被困位置,且该区域手机信号微弱。救援力量到达后,只能通过与被困者断断续续的语音通话保持联系,救援行动遇阻。李艳伟立即做出决定,出动无人机对附近区域进行搜寻侦察,同时利用GPS卫星导航仪快速锁定被困人员坐标。

经侦察发现,3名游客被困在一处峡谷内,其中一名游客受伤,由于四周都是山崖,救援难度极大。救援人员先是利用绳索,从百米高的山顶垂直下降到一个山腰平台,然后利用救生抛投器,将牵引绳索抛射到峡谷的另一端,在做好锚点固定措施后,搭建横渡绳,一名消防救援人员携带担架、牵引绳、提拉绳等装备,利用横渡绳进行横渡。当救援人员横渡到被困人员的正上方时,利用下降器到达被困人员的位置。在对被困人员进行初步伤情检查后,将被困人员固定至担架上,随后进行担架调升。20分钟后被困伤者被成功转移到安全地带,1小时后3名“被困人员”被成功施救。

这并不是一次真正的救援,而是省消防救援总队机动支队山岳救援大队每年数十次常规演练中的一个普通场景。本次演练,模拟实战,力求做到“真、难、严、实”,在历时2个多小时的演练过程中,各科目全部高标准完成。

开辟最佳救援路线

2021年7月24日20时11分,伊春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称有一名上海男性游客在南山兴安公园未开放区域爬山迷失方向被困山内。

接警后,指挥中心立即调派山岳救援大队3台消防车、16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山岳救援大队大队长翟锐带领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成立了救援小组。由于南山兴安公园景区面积较大被困人员地处景区未开放区域,没有常规的上山路线且夜间视线受阻,景区内树木繁密,进山搜救行动异常艰难。经反复研判,现场指挥部决定创新采取无人机侦查+GPS卫星导航仪锁定被困人员坐标的方法,将无人机应用技术和GIS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由三名飞手携带具备热成像、照明、喊话等功能的无人机三架,选址设立无人机起降点,在向空管部门紧急报备后,无人机升空,无人机飞手凭借过硬的飞行素质,克服在超视距情况下无可见光环境且迎着山林向上飞行、强阵风等极端问题,利用热成像镜头保持航向,开启照明矩阵灯、大功率喊话器循环播放搜救人员信息,在山林中大范围搜索被困人员,通过与被困人员沟通,无人机飞手通过热成像画面仔细对可疑区域进行搜寻,仅用时30分钟成功搜寻到被困人员,利用喊话安抚被困人员的同时记录当前坐标点,将坐标点导入GIS地理大数据平台,在卫星地图上定位被困人员精准位置,随后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寻找并规划上山营救路线,精准高效地将迷失游客成功救出。

“我们在日常演练中发现,由于地形和天气原因,我们判断出受困者的大概位置后,仍然很难与其建立联系,并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在此背景下,我们经过反复分析研究,多方请教专家,最终确定了无人机侦查+GPS卫星导航仪锁定被困人员坐标的操法,目前经多次实战化演练,其成功率达到95%。”翟锐说。

全省各地陆续组建山岳救援队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消防救援队伍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山岳救援专业处置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山岳救援、高空绳索救助等任务需要,2019年6月,省消防救援总队依托伊春支队伊美区大队组建机动支队山岳救援大队,人员编制25人,其中大队长1人、站级指挥员2人、救援队员22人。这标志着我省应急救援工作正式迈向科学化、专业化、正规化建设新阶段。

据省消防救援总队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我省各地将陆续自行组建山岳救援队伍。省消防救援总队也将每年举办一期旨在提升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绳索和山岳救援技术培训班,每期培养组训师资和技术骨干近百人,极大提升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山岳专业救援能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