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 黑龙江日报 全媒体记者 霍营
大年初十,当人们还沉浸在新春的喜悦气氛中,46岁的阿强(化名)却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生命的尽头,他用最后的善举和这个世界告别,捐献出的两枚肾脏和一枚肝脏,为三个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的家庭送上最珍贵的新年礼物。
三位患者获得新生
2月7日17时,阿强突发意识障碍,家属发现后将其急诊送往哈医大一院,阿强被诊断为“脑出血”。虽经医生手术抢救,但未能挽回他的生命。“如果阿强还在的话,一定会支持我们的决定。”万分悲痛之际,家属忍痛做出大爱义举,决定将阿强的器官进行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让他的爱和生命延续下去。
2月10日8时30分,在省红十字会协调下,在哈医大一院领导统筹指挥下,OPO、医务科、手术室等十数个职能科室联合配合下,哈医大一院肝脏外科陆朝阳教授团队和泌尿外科二病房主任王春阳教授、倪少滨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一例全肝移植手术和两例肾脏移植手术,为一位中晚期肝癌患者和两位终末期肾病患者带来新生。
“我要好好活着,为自己也为他”
56岁的刘先生患乙型肝炎多年,如今病情已经发展到了肝硬化、肝癌,唯一的生机便是肝脏移植。在进行国家器官分配登记时,刘先生原本没抱任何希望。可当2月8日接到通知有一位捐献者的肝脏与他相匹配,很快就能移植时,喜极而泣的刘先生激动地和家人分享这个消息:“我有救了!”
然而,术前评估中发现,阿强和刘先生的血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肝脏的血管走行复杂,变异率极高,在肝脏移植中如遇上一方血管变异,会为手术带来巨大的困难,刘先生的病情已不允许他再等下去。”肝脏外科陆朝阳教授当机立断,决定为刘先生移植,克服一切困难挽救他的生命。
面对变异的血管,陆朝阳教授用蚕丝般细的缝线精准地对变异血管进行吻合再造,经过8个小时的努力,移植手术顺利完成。阿强的肝脏在刘先生的身体内开始工作,当肝内胆管顺利流出胆汁时,全体医护终于松了一口气。
2月16日,经过精心治疗,刘先生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回普通病房。感受着体内阿强的肝脏源源不断产出着新鲜血液,刘先生激动地说:“今后我要好好活着,为自己也为阿强。”
他们终于告别透析生活
46岁的王女士8年前因肾性高血压伴肌酐异常,不得不透析治疗,近两年一直没有再排尿。63岁的李先生发现肌酐升高6年多,2年前开始规律透析治疗,最近一年也不再排尿了。肾移植成为王女士和李先生活下去的唯一希望,阿强捐献的肾脏为二人在黑暗中带来了一束光亮。
肾移植当天,泌尿外科二病房倪少滨教授,王春阳主任、陈起引副主任、焦治兴副主任带领肾脏移植团队迅速进行供肾修剪手术,分离双肾、精细修剪血管及输尿管至适于手术植入。12时许两例肾脏移植手术先后开始,解剖游离髂血管进行受体准备,保持供肾低温状态下行血管吻合。开放血流后,移植肾充盈佳,颜色红润,很快自输尿管排出尿液,随后行输尿管膀胱吻合。两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王女士和李先生的尿量充沛,肾功迅速恢复,至术后第3日肌酐均降至100μmol/L以下,他们再也不用每天依赖透析生活了。绝经多年的王女士,在术后第6日重新月经来潮,身体充满了活力。“真的感谢阿强,是他的大爱让我获得了新生!”
据了解,器官移植作为现代医学技术的巅峰,是守护患者健康的最后一道关卡。哈医大一院作为省内最早开展器官移植手术的医疗中心,是国内较早开展临床器官移植的几家单位之一,自2021年6月获得肾脏移植资质以来,已经顺利完成肾脏移植11例。
专家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器官捐献队伍中来,让爱和生命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