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惠州品质城市建设的推进,作为惠州为数不多的5A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加快了景区建设提质的步伐。

日前,惠州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组织编制的《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2020—2025)(草案)》(下称《规划草案》)在该中心官网公示并征求社会意见,市民可在12月3日前向中心提意见。

《规划草案》显示,总面积达2090公顷的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在未来4年内将规划打造六大主题分区,新增恢复44处景源、设置30个公共停车场,助力景区景源有新意、游览有盛景、服务有保障。

景区规划为六大主题分区

根据规划草案,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由西湖景区和红花湖景区组成,其中,西湖景区面积为404公顷,红花湖景区面积为1686公顷。

该风景名胜区拟定位为以素雅幽深的山水为特征,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在空间结构规划层面,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未来将打造“一带双心,三区三环多节点”的景区空间格局。其中,“一带”为环湖游赏带;“双心”为西湖景区综合服务中心、红花湖景区综合服务中心;“三区”为核心游览区、观光休闲综合区、生态休闲游赏区;“三环”则为西湖游赏环、红花湖游赏环、郊野游赏环。

在主题分区方面,《规划草案》将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为六大主题分区:平湖景区——东坡文化主题区(以登塔观湖、东坡文化、佛道文化为主要特征);丰湖景区——国学文化主题区(以书院遗址、文化纪念为主要特征);南湖景区——东征文化主题区(以东征文化、登高揽胜为主要特征);菱湖景区——名人纪念主题区(以溯流寻源、名人文化为主要特征);鳄湖景区——军旅文化主题区(以东江文化、名人墓葬、军旅文化为主要特征);高榜山—红花湖景区——郊野游览主题区(以登高望远、临湖观景和多样化的植物景观为主要特征)。

未来4年恢复新增44处景源

根据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景观保护及利用规划,查看《规划草案》可发现,未来景区将迎来不小的调整。

《规划草案》的期限为2020年至2025年,其中2020年至2022年为近期,远期至2025年。在实施策略上,规划新增、恢复景源采用分期建设。

具体到景源建设情况,至2022年(即明年底前),规划恢复及新增的景源主要集中在高榜山—红花湖景区,西湖景区新增主要为西子湖、熙春台等景点,以及完善古榕山、紫薇山等山体游线建设,涉及景源数量共达22处。

在远期,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景源恢复及新增工作主要恢复的是现状需要搬迁、回收用地的景源,涉及景源共22处,涉及平湖景区的桃园日暖、卜宅记碑,丰湖景区的观鱼轩、泌园,鳄湖景区的浩气长歌、惠州市产业遗址公园以及其他景区的相关景源。

“不只是景点修复完善,部分被占用的景点将被逐步恢复,这对于西湖景区的品质提升意义重大,也代表着惠州的西湖文化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惠州市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湖就是惠州的旅游名片,景区景点的深度挖掘对于提升城市旅游品位和城市文化的挖掘都有着显著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自然山水及人文文化景源的塑造,《规划草案》还在总规基础上新增了三类植物景观区域,进一步加大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塑造和保护,分别为历史性人文植物景观营造区、生态保持区和风景林恢复区。

规划设置30个公共停车场

“西湖景区最大优点是离城市近,但最头疼的点也在于此。”市民郑志(化名)介绍,自己平时喜欢在惠州周边景区游玩,对西湖的盛景印象深刻,但停车难题成为困扰。

作为惠州为数不多的5A级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地处城市核心区,深受市民喜爱,但长期存在的停车难题制约着景区旅游体验感的进一步提升。

随着规划的深化落实,这一瓶颈即将成为过去式。在《规划草案》中,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惠州智慧停车工作的推进,草案提出未来将在西湖景区范围内及周边规划公共停车场30个,保留现状15个,规划新增15个,均为智慧停车场,其中红花湖西入口停车场规划为生态智慧停车楼。

具体到停车泊位数量,通过设置30个公共停车场,规划近期可提供的小车泊位共计9005个,大巴车泊位为242个;远期可提供小车泊位将达到9905个,大巴车泊位仍为242个。

对此,惠州市智慧停车公司相关负责人直言基本满足景区游客的实际需求。在西湖景区的游客组成中,自驾游占据了绝大多数,在停车泊位设置上集中规划小车泊位是切合实际需求的,规划的未来泊位数量将有效满足景区的服务负荷需求。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景区服务能力,完善景区建设,该规划草案对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遗留居民点提出了迁出指引,提出优先迁出现状容积率较低的居民点,现状容积率较高的居民点逐步迁出。

规划指出,结合规划方案旅游点建设用地布局,迁出过程中对陈炯明墓旁、鳄湖路旁及黄塘路旁居民点中外形、色彩、空间特色突出的居民建筑进行保留,改造为旅游配套设施用途,减少迁出过程中大拆大建,造成资源浪费。(●南方日报记者张峰通讯员匡立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