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边上的肇东市以其独特的水域资源和良好的养殖基础成为我省重要商品鱼生产基地,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
2023年冬捕季,肇东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资料图片)
2023年1月10日肇东“大似海”冬捕开网
人欢鱼跃,商贾云集。人们看得见以“大似海”为代表的肇东休闲观光渔业的繁华、热闹和一池烟火,却未必知晓以名特优品种规模化繁育、养殖见长的肇东渔业新格局。
年产5万吨,产值8个亿,水产品产量在全省县级市中排名第一。这些亮眼的数字,牵动着肇东这艘渔业大船驶向一片蓝海。
“大似海”——肇东渔业有多“大”?
2023年2月19日上午,肇东市涝洲镇合居村村外的一处鱼塘,11名专业打冬网的壮汉正在凿冰钻眼,穿线布网。在15亩鱼塘捕获2万斤鱼是这一网的目标。
2023年2月19日文杰养鱼合作社冬捕下网
在冰封的鱼塘一同忙碌的张文杰是这片鱼塘的主人——文杰养鱼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像这样的鱼塘文杰渔业合作社有28个,总面积1500多亩。
提起肇东渔业,人们会自然想到“大似海”渔场,历经数十载风霜,“大似海”撑起了肇东渔业的家底与口碑。
3000多亩水面的“大似海”每亩水面养活100斤鱼,不及正常养殖量的十五分之一,“这样的密度才能保持水生态平衡和鱼的品质。”主管渔业的涝洲镇副镇长于海辉是大似海渔场的常客,他说,这个承载量是经过长期经验积累和科学测算出来的,仿野生养殖是“大似海”鱼好吃的秘诀。
冬季的大似海渔场
“大似海”名声之大,是以其鱼质优良,味道鲜美而赢得的。
肇东还有一个水面面积3500亩的“大明水”渔场,与“大似海”一样,“大明水”也是肇东渔业拿得出手的品牌。生态养殖,是这两家渔场在消费市场的通行证。
“大似海”“大明水”以及7000多个鱼塘以总面积23万亩的水面,星罗棋布地散布在松花江沿江区域,在松花江流经肇东68公里沿江线形成了繁育、商品鱼、休闲渔业产业带。
2022年冬捕季,沉寂三年的“大似海”打出了30万斤的冬捕记录。
肇东市水产总站站长张益军介绍,肇东现有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6家,两家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一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场,一家省级鱼种场,一家省级水产试验基地,上规模的休闲渔业的场户11家,大小鱼塘7000多个。
2022年,肇东渔业养殖水面23万亩,产量5.36万吨,产值8.4亿元,水产品总产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是名副其实的肇东渔业大市。
肇东还是我省最大的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年生产水产苗种23亿尾,占我省水产苗种的70%,其苗种收入约占渔业总产值的28%。
其中,肇东国家级黄颡鱼(嘎牙子)种质资源场具备年产名特优苗种10亿尾的能力。
“鲤、鲫、青鱼、草鱼、鲢、鳙、黄颡鱼、牛尾巴、鲶鱼、翘嘴鲌、鳜、雅罗鱼、柳根鱼、团头鲂、长春鳊、大银鱼……”张益军如数家珍,肇东有鱼类70余种,能够养殖的有20余种,其中鲤、鲫、鲢、鳙“四大家鱼”养殖面积占85%以上。
“鱼改稻”“稻改鱼”的背后
涝洲镇安业村是肇东较早进行规模化养鱼的村子,2022年,全村有鱼塘面积7800亩,耕地面积8400亩,渔业与种植业面积比例相当,渔业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
村委会委员辛晓刚说,安业村养鱼有三十多年历史,他5岁就跟看爸爸辛贵青养鱼,如今他子承父业。
冬捕凿冰眼
63岁的辛贵青是肇东较早养鱼的人,在当地,老辛是养鱼老把式。辛家200亩鱼塘,主要养的是“四大家鱼”。
“好年头赚点儿,不好年头亏点儿,一般年头持平。”老辛说现在“养鱼不咋赚钱”。
老辛拿鲤鱼举例。现在出池价是每斤4.5元,这样的价格对养殖户来说每斤赔两毛钱。以亩产1000斤计算,200亩产20万斤,赔4万元。
一条鲤鱼从出池到餐桌价格从每斤4.5元变成了6.2元,“一道鱼贩加2毛,二道鱼贩加5毛,市场加1元。”
农历二月二,记者在肇东市消防街早市观察发现,二斤重的活鲤鱼5元钱一斤,冻鲤鱼3元钱一斤,价格比老辛说的还便宜。
鱼价保持不变,养殖成本却连年上涨,每吨饲料从十年前3000多元,涨到5000多元。
老辛的200亩鱼塘,一个养殖周期(1年)仅饲料投入就得70多万元。
为了控制成本,养殖户尽量控制产量,辛家的鱼塘面积一直维持在200亩,30多年没变。辛晓刚笑言,“养鱼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准备起网
2022年,安业村有2000亩养鱼水面改成了稻田。行情好了,养鱼;行情不好,种稻。多年来,村民们在“鱼改稻”和“稻改鱼”中不停转换。
2010年之前,养鱼是赚钱的,肇东不少实力派企业家,第一桶金来自鱼塘。肇东水产总站调研显示,眼下养鱼确实微利,究其原因是成本大幅上涨,鱼价还维持在十年前水平。
“一个重要原因是销路问题!”张益军说,“肇东不缺鱼,产能过剩,产销失衡,致使鱼价长期处在低迷状态。
“名优特”“接力鱼”能否为肇东渔业赋能续力?
打破“四大家鱼”一统天下的产业困局,在“名优特”上寻求突破。肇东当地政府、渔业企业和养殖户都在努力求变。
近十年来,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发展“名优特”品种,诸如黄颡、六须鲇、扁花、鳌花、台鳅、雅罗、柳根等。
“名优特”价格较高,如鳊鱼出池价每斤8元,市场价15元;柳根鱼出池价每斤15元,市场价30元;雅罗鱼出池价每斤12元,市场价20元。养殖户也都一改“四大家鱼”常规养殖格局,采取套养方式,增加“名优特”养殖比重,提高综合效益。
“名优特”鱼也同样存在“不好卖”的困扰,但总体要比常规鱼效益高。
目前,肇东市“名优特”品种养殖水面可达10万亩,产量达1万多吨,产量和产值分别打到20%和32%。
冬捕拉网
涝洲镇有养殖水面7.4万亩,产量1.58万吨,产值2.06亿元。副镇长于海辉说,“名优特”鱼是涝洲的主角,养殖面积达到5.8万亩,占总面积78%。渔民人均收入接近3万元,是远近闻名的渔业生产第一大镇。于海辉表示,今年,该镇将继续扩大“名优特”养殖比例,以期达到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
肇东渔业在养殖技术、苗种产孵、“名特优”品种和鱼品品质上优势突出,水质好,生长期短,越冬期长,冷水和亚冷水养殖使鱼肉质和营养更加优良。
尤其是本来就慢生长的冷水鱼经过漫长冬季停食、停长,体内残留物质排空后,肉质紧实,口感更好。
冬捕穿网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肇东23万亩养殖水面中有20万亩是驯化精养池塘,是我省“接力鱼”主要供给基地,顾名思义,“接力鱼”即为接力续养的鱼。肇东每年为千岛湖、查干湖这样的大型水域提供各种规格、不同品种的“接力鱼”2万多吨。
张益军说,大水面生态养殖由于周期长,很难做到“四季保供”,小鱼塘与大水面“接力”养殖,取长补短,不仅有力于“四季保供”,还能缩短生态养殖周期,为市场提供更多丰富的绿色无公害水产品。
“接力鱼”对池塘养殖相对产出过剩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老辛告诉记者,鱼养到2.5斤左右出池性价比最高。一般养殖户都选择在每年中秋节、国庆节前后集中出池、变现,以缓解资金压力。
“如能有效做好池塘养殖与生态大水面养殖的衔接工作,对促进水产业发展还是能有一定效果的。”老辛说。
如何实现产销两旺、以销促产?
强大的苗种生产供应能力是肇东渔业另一个亮点。
依靠国家级黄颡鱼种质资源场、东发渔业有限公司、涝洲鱼种场、省苗种繁育试验基地和100多家苗种养殖户,肇东年产销各苗种23亿尾,成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水产苗种主要供应基地。
面积大、苗种强是肇东渔业突出优势,然而,制约肇东渔业发展短板也很明显。
2022年1月10日大似海渔场冬捕第一网收获满满
张益军总结,目前,制约肇东渔业发展的因素中,水产品加工落后,市场流通环节薄弱,合理价格销售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另外,缺乏品牌意识,优质不优价问题也比较突出。
除了市场和品牌的原因,还有金融服务跟不上的问题。
比如渔业保险,目前,还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为渔业生产提供保险服务,使得本来抗风险能力就弱的渔业生产风险增大。另外,渔民还反映,渔业贷款也已经停贷十年有余,资金短缺,制约了肇东渔业高质量发展。
肇东渔业资源增容空间大,发展优质野生鱼和“名优特”基础好、潜力大。根据肇东渔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市渔业养殖面积将达到30万亩;水产品产量稳定到6.3万吨以上,年平均增长8.5%;全市繁育苗种稳定到40亿尾;苗种繁育(发塘)面积达到2万亩;名特优水产品产量达到1.8万吨,平均年增长35%。
冬捕起网
为实现上述目标,业内人士呼吁,当地政府应积极引导渔民和渔业企业合理调整品种养殖结构,打破现有的以“四大家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养殖困局,大力发展名特优品种养殖,提质增效。另外,还应利用沿江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并积极推进肇东市水产品品牌建设。
专家建议,肇东渔业资源禀赋优越、基础雄厚,借助于我省打造龙江优质鱼品牌契机,应大力发展“互联网+渔业”,扩大线上销售所占比例,把高品质商品鱼推向全国市场,实现生态鱼优质卖优价,做大做强龙江鱼品牌。
记者:崔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