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日,在鸡西市麻山区麻山镇龙山村党员活动室,村党支部书记陈桂芳带领大家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龙山村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今年10月,龙山村入选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约”出文明新气象
龙山村位于鸡西市麻山区西南部,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今年58岁的吴德安就出生在这里。
初冬的早晨,老吴漫步在村里,望着干净整洁的道路、家家户户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庭院、装饰精美的文化墙,不由感慨:“瞅哪儿都顺眼。”
而就在一年前,村党支部陈桂芳提出创建文明村的想法后,老吴并不支持,“农村条件在那儿摆着,再干净能有多干净?再文明能有多文明?我们父辈不也这样过来了吗?”
为了做通“老吴们”的思想工作,村里成立领导小组、重新修订《村规民约》,设置网格员。网格员们分片、分区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
龙山村的文明村创建活动,先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村里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协议,由村民负责清理门前边沟的杂草、垃圾,公共道路上禁止堆放牲畜粪便、杜绝乱停车行为。
“有一部分村民不理解,”45岁的网格员李秀娟提起去年刚开展工作的情形时说,“我们上门劝说经常‘被嫌弃’。”
“车停路边挡道、拉秸秆回家把马路弄脏了,网格员会来提醒,督促我们尽快处理。”起初,老吴觉得网格员“唠叨”,但渐渐变化的村容村貌,让他体会到保持良好环境卫生带来的好处。
“村里养牲畜的人家多,以前一到下雨天,路上的状况真是一言难尽,夏天的味道更别提了。现在,路上敞亮多了,像生活在花园里。”老吴说,今年夏天,有山东亲属来做客,一进村就夸村子温馨,令他“特别有面儿”。
公共卫生环境有所改善后,村里又号召村民在庭院里种树、种花,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活动。陈桂芳告诉记者,去年村里参加“最美庭院”评比的家庭有10户,今年就增加到20户,15户最终“入围”。
“理”出文明新风尚
“以前,村里人情重得很!”村民张亚青说,很多村民办事讲排场,部分不富裕的家庭借钱也要把事儿办“体面”。“遇上随份子比较多的月份,百姓花销可不少。”
而从去年开始,龙山村百姓拿“份子钱”有了“上限”标准。
张亚青家“老姑娘”去年秋天出嫁,一共收了不到5000元礼份子。“村里规定办事不能超过9桌,礼金不能超过200元。”作为村里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后第一家办喜事的农户,她对新规非常赞同,“以前大家都比着随礼金,借钱随礼也不能丢掉面子。现在有了村规约束,村民们负担小了,更轻松了……”
移风易俗,龙山村用了哪些妙招?
陈桂芳说,2021年龙山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陈桂芳任会长,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及有一定礼仪特长的村民为理事会成员。理事会重新修订《村规民约》,重点将“树立婚事简办新风、树立养老敬老新风、树立求知重教新风”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
李凤忠是村里红白理事会成员。他告诉记者,理事会制定章程,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倡导动员,明确要求摒弃陈规陋习、提倡文明生活,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
“事前告知办事群众婚丧事宜办理规定,事中对操办规模现场监督,事后与事主一起算‘节支账’,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李凤忠说,一年来,在大操大办酒席方面,全村节省支出约30万元,节俭办事成为共识、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评”出道德新面貌
临近年终岁尾,龙山村一年一度的表彰大会暨“龙山春晚”也要进入筹备期了。
“去年,我们修订了奖励办法。提高对新入学本科生和新入伍青年的奖励金额。”陈桂芳说,表彰大会上,村里还会对文明大户、养殖大户和种植大户进行奖励。“奖品可能是一副棉手套、一条毛巾、一个小蒸锅,虽然不贵重,但会激励更多村民向上向善。”
这两年,龙山村积极开展“龙山好人”“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和“星级文明户”等多项评选活动,把村里敬业奉献、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真实感人的典型推向前台。村里制定了“红黑榜”,已有50户被选树为红榜典型。
34岁的王丽萍是村里志愿者。她说,志愿者们定期开展环境整治、走访慰问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村里常住人口700余人,志愿者就有120多人。”
“现在的龙山村,真的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大家随手捡垃圾、微信群里经常有人发失物招领启事。全村形成了人人学先进、个个争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村里的点滴变化,李凤忠都看在眼里。他说,现在村民心气可顺了,村里有个大事小情儿的,不用怎么动员,大家哼着小曲就来了。
“我要带着党员干部和村民们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好、悟透。让文明成为乡村最亮底色、最美风景,让全村人过上更甜蜜的幸福生活……”陈桂芳信心十足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