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是伴随发展的永恒课题,农业要发展、要振兴,也离不开思想的解放。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要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建设农业强省,都需充分解放思想,以广大农民为主体,以提高农民综合收益为抓手,引领广大农民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践行者,早日实现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新突破。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农业大省,近几年已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粮食补偿机制。为进一步提升政策执行力、提高财政补贴兑付效率、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省农民综合收益。
畅通农民信息渠道,以新视角看待农业现代化
要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就要全面做好政策解读宣传工作,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要依法依规公开包括金融信贷服务在内的补贴信息,特别是对于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以及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补贴政策应进一步宣导,确保粮食利益补偿政策宣传到户。
二是严格执行补贴发放规定,做到精准发放、精确管理。当前面临春耕,满足我省种粮农民肥料需求是守护粮食安全的重要防线。因此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发放机制,强化资金监管,加快财政资金兑付,确保不误农时。
三是要尽快搭建起“体农情、知民声”的信息网络通道,对政策落实进行跟踪反馈,倾听农民群众诉求,并及时妥善处理合理诉求。
发展质量农业,增强我省“内生性”补偿政策
当前我省粮食补贴来源以中央及省内地方财政补贴为主,为保障利益补偿机制的可持续发展,应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思维,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想方设法发展“内生性”补偿政策。
一是加快布局油粮产业园区建设。通过构筑粮食种植、收购、深加工、营销、生物育种、生态保护等多环节有机衔接的粮食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快建成全国首批粮食油料产业园,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增强粮食产区的自身 “造血”能力。
二是以品牌建设引领乡村产业质量变革。加快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基础的龙江农业品牌体系,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字号”农产品品牌。发挥品牌溢价效应,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强化粮食产区“内生性”利益补偿。
三是加大职业农民培养力度,构建新农人的终身学习渠道,培养新时代农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农民、农业的氛围,在满足农民获得感的同时,增强其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是 “内生性”补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破墨守成规,多角度完善农民利益补偿机制
发展现代农业,在坚持面向市场的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对农民的利益补偿也不仅限于直接的经济补偿,在政策的制定上还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体现对技术、流通、保险服务上的支持,多角度完善农民利益补偿机制。
一是帮助农户提高选种用种能力,促进良种良法深入结合。根据我省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应在粮食主产区重点推广种植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和高产、高蛋白、高油大豆品种。在经济作物主产区推广早熟、适口性好的鲜食玉米品种以及优质杂粮、杂豆品种。
二是通过地方建设电商孵化基地,培育一批能够讲好龙江故事的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户进行线上直播销售,开辟农产品销售新通道,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新空间。
三是动态掌握参保农户相关情况,加强承保理赔管理。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提供无差别的保险服务,做到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
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高质高效发展。应以解放思想为指导,推动我省高端农机装备研制、提升农机化有效供给能力,进一步释放劳动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这也是保障科技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是结合我省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引入国内外的知名农机品牌来我省建厂。秉承先合作学习,再向自主研发迈进的原则,促进农机研发能力的提升。鼓励由“产地销”到“销地产”的市场延伸,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两侧贯通”。
二是鼓励现有的农机生产单位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对接与耦合,支持相关农企、农机合作社,与学校共建共享工程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实训基地,加快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以实际市场需求筛选、改进、推广农机设备,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三是推进机械化与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打造北斗卫星导航、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机化生产、智能监测等方面应用场景,推进传统农机装备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精准农业技术快速发展。重点加强研发针对大豆、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获、植保、秸秆处理全程化的低能耗智能型农机设备,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智能化。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