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属广西地灾高发易发区,地灾隐患点多、线长、面广,隐患点多达1300多处。2021年,桂林市自然资源局多措并举,全力打好“建”“防”“治”“搬”组合拳,地灾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全市灾情数量、受灾人口比2020年分别下降87.38%和86.58%,实现了地灾零伤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着力于“建”,监测预警体系运转高效。建立了桂林市地灾监测预警管理台,核实更新2463处地灾隐患点群防群测人员信息,新装地灾群专结合监测预警设备140处,实现了重要隐患点“人防+技防”全覆盖。去年汛期期间,全市共发布地灾预警预报信息184天次,有效预警重大灾情2起,提前转移撤离49人,实现人员零伤亡。

着重于“防”,地灾防范责任落实到位。编制了年度防治方案和预案,全年开展应急演练14场次,参与人员700多人;开展宣传培训及科普宣讲17场次,累计受众2100多人;出动地灾隐患排查、检查、核查组56组163人次,发放4000余份防灾避险明白卡,基层干部群众的防灾避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着眼于“治”,地质安全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完成了1:5万比例尺地灾调查评价。依托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人员与技术优势,坚持核实项目、用实资金、夯实责任、做实工程原则,按照轻重缓急推进地灾工程治理。2021年,全市共统筹中央和自治区地灾防治资金1.96亿元,实施综合治理工程7个,核销隐患点5处,减少威胁人数1万余人。

着手于“搬”,构筑生命工程受好评。利用脱贫攻坚、移民搬迁、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争取自然资源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地灾综合治理资金6000万元,整合地方各项资金9300万元,实施了阳朔县普益乡、高田镇、金宝乡等地灾点搬迁避让生命工程,保障了111户445名受灾群众喜圆安居梦。打通修复道路共11条45公里,修建桥梁3座,保障了村民正常出行和产业发展需要,受灾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记者/唐广生通讯员/李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