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天津北方网讯:“施工改造、制冷调试、验收达标……”最近,在天津港保税区,经过天津海关和天津自贸试验区相关部门验收,天津港强集团有限公司公用型保税仓库全面投入运营,成为天津口岸第一家具备运营条件的保税冷库。在中新生态城中心渔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中农批(天津)国际冻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批天津冻品交易市场”)申报的公用型冻品保税仓库也进入建设冲刺阶段,经海关验收后预计6月投入运营。多家公用型冻品保税仓库在天津口岸加快布局,反映出市场对保税仓储、交易的强烈需求。保税仓库投运后,不仅为京津冀城市冰箱添上“新货柜”,更有望依托保税政策优势向深加工、分销零售、保税展示交易等产业链条延伸,进一步减轻三地冻品贸易及加工企业的国际采购成本和运营压力,提升冷链产业能级,更好地为三地百姓餐桌“提鲜增味”。

保税仓库不断上新

企业周转压力减轻

眼下,天津港强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积极收集、对接客户的保税存储需求,其公用型保税仓库具有进口冷链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种苗、水果、预包装食品等货物的保税仓储、转口贸易、简单加工等多种功能。即将投运的中农批天津冻品交易市场保税仓库则分为零下18℃低温区和零下60℃深冷区,其中零下18℃低温区预计能够储存约1000吨冻肉,零下60℃深冷区可以储存约800吨的海产品。

什么是公用型冻品保税仓库?相比普通冻品仓库,有何特别之处?据了解,公用型保税仓库是由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用于存放保税货物或其他未办结海关货物手续的场所。冻品货物在存储期间可以暂缓缴纳相应税款,从而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降低营运成本。此外,还可以暂缓提供相关许可证件,提升企业对外贸易灵活度。

“我们正在进行制冷设备调试,很快就能给仓库打冷降温了。”在中农批天津冻品交易市场保税仓库项目现场,机电工程师张吉星指着一个看似普通的空仓库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个仓库,调试完成后将降温至零下60℃,专门用来储藏三文鱼、鳌虾、帝王蟹等高价值海产品。由于深冷区的冻品仓库制冷成本较高,目前京津冀地区有这种库的不多。”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京津冀市场对三文鱼等优质海产品有较大需求,零下60℃的深冷仓库建设应运而生。“很多客户的货物来了以后,希望进行保税仓储,但以往只有综保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才能申报保税仓库,这次利用中新生态城自贸联动创新区政策优势,我们终于盼来了冻品保税仓!”中农批天津冻品交易市场客服部经理董乾兴奋地说:“我们的客户以京津冀地区为主,进口的肉类、海鲜等广泛供应三地农产品市场。在申报过程中,考虑到我们是第一次使用通关作业辅助系统,北塘海关的工作人员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指导企业完成申请资料准备工作,确保提交无误。”

在中农批天津冻品交易市场存有近千吨冻肉的天津恒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陈新对保税仓库十分期待:“这几天我们有一批从丹麦发来的400余吨冻肉抵达天津港,以前快的时候一周左右就销售完了,但最近国内外猪肉市场价格有些倒挂,冻品出库时间难免延长。有了保税仓库后,我们可以暂缓缴纳相应税款,之后再根据市场行情灵活选择冻品清关出库的节点,帮助我们减少资金占压和市场风险。”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进口冻品需求不断上升。“公司每年发往以京津冀为主的北方市场的冻肉大约有1.8万吨,其中北京需求最大,约有8000吨,销往天津和河北省的也分别有2000吨左右。”陈新说:“北京和天津市场的需求类型比较相近,都是以不需要二次加工的货物为主;而河北省大大小小的肉类加工厂很多,我们发过去的冻肉块头较大,往往需要二次加工分割后,再以单品方式触达终端消费者。”

多元业态加快拓展

冷链产业提档升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近期陆续建设、投运的公用型保税仓库在功能上有所延伸,仓库运行主体或自建加工车间,或依托周边加工、分销零售等资源,推动实现进口冻肉及海产品就近加工、就地销售。

“我们进口的冻品到达天津港后,大多运往河北省进行加工分割和包装,之后再返销到京津市场,中间的运输成本较高。如果天津的冷库周边就有加工车间,可以节省大量物流和冷藏成本,将给行业带来极大利好。”陈新说。

从简单的仓储功能向加工、分销、国际中转等新业态拓展,是中农批天津冻品交易市场、天津港强集团有限公司等冷链产业主体功能升级的重点,也是我市鼓励发展的方向。作为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城市,我市拥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在基础设施、政策体系、口岸环境方面优势明显。2022年,天津口岸冻品进口数量、货值均居全国首位,以重点冷链项目为抓手,我市正加快推动打造进口冻品精深加工聚集区,培育进口冻品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作为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中新生态城联合天津海关重点打造的我市首个冻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同样落址中心渔港,并由中农批天津冻品交易市场负责运营。借助保税政策优势,中农批天津冻品交易市场正在向深加工、分销零售、保税展示交易等产业链两端延伸,着力构建进口冻品全产业链综合型服务平台,助推我市冷链产业提档升级。

“我们积累了不少国际肉品供应商和国内冻品贸易商的资源,通过打造保税仓储、展示、交易等服务平台,把国际肉品供应商的货物以保税状态搬到天津,让国内冻品贸易商和加工厂,尤其是京津冀内无法进行大宗国际采购的中小型贸易商及加工厂,在中心渔港就能直接进货,从而减少冷库产品物流周期和采购成本,为百姓餐桌带来更多优质食材。”董乾表示:“我们已经跟国际上10家肉品供应商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正在洽谈的还有5家。冻品加工车间和保税展示交易中心今年也将陆续投入使用,在功能完善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冷链产业附加值,推动以仓储功能为主的‘通道经济’,向兼具国际中转、分销、加工等新业态的‘港口经济’转型。”

专家观点

加快冷链物流产业布局

助推向“港口经济”转型

港口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开展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从发展趋势看,天津港口的地位愈发重要,其发展不但决定着核心区建设的进度,而且直接影响着京津冀经济未来的发展。长期以来,天津港口发展以 “通道经济”为主,忽视了港口背后更重要的产业聚集和产业链延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掣肘港口和区域经济发展。在国际局势变化、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的双重因素作用下,推动以仓储功能为主的“通道经济”向兼具国际中转、分销、加工等新业态的“港口经济”已成为天津未来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道经济贸易形式以运输、流通功能为主,具体来说就是为过境货物提供装卸及简单的配套服务,同时收取关税与相关服务费。在这种贸易形式下,港口只充当通道的角色,出口产品的产地往往不在天津,不能形成特色产业基地和进出口产品加工基地,导致港口产业结构单一。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针对国内外冷链物流贸易的新形势、新需求,国内沿海主要口岸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提升港口物流在高效率、个性化等方面的竞争能力,以抢占当前和未来的进境冷链物流市场先机。

眼下,口岸国际冷链中转业务已成为当今国际冷链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公用型冻品保税仓库、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建设为切口,加快完善天津港口国际物流中转业务体系,可以为京津冀冷链物流产业搭建“全球买卖”平台,对打造国际冻品中转中心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加快天津港口从“通道经济”向“港口经济”的转型步伐。

未来,天津应继续巩固壮大港口保税冷链中转业务能力,借鉴韩国釜山等相近冷链物流优势港口发展经验,重点关注韩国、俄罗斯、日本等国际远洋捕捞渔船的水产保税业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短期及中长期硬件发展规划,积极向海关等部门推荐符合条件的冷库经营企业,扩展保税冷库库容规模及加工分拨功能,压缩优质冻品从泊位到冷库,再到三地百姓餐桌的运输成本,提升天津港口保税中转冷链物流综合能力,持续推动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系教师 李辉(津云新闻编辑邓坤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