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南开医院、北辰医院、西青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承担国家戒烟门诊建设的项目工

天津北方网讯: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种植粮食,而非烟草”,由此可见,从世界范围来看,越来越多的农田正在因烟草而改变用途,烟草对环境的危害受到广泛关注。


(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市在控烟方面持续发力,社会各界对烟草危害的知晓率、主动接受监督意识、控烟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年轻一代非吸烟人群比例逐渐提升,控烟环境整体向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公众对烟草危害健康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对“三手烟”危害的认知不到位,控烟执法能力建设欠缺……创造无烟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 吸烟会带来“三手烟”污染

最近一段时间,家住武清区下朱庄街颐滨花园的张女士很苦恼,楼下邻居总在楼道吸烟,烟味顺着门缝进入她家,“每次他吸烟,我们家里都弥漫着很强一股烟味,孩子只能被动吸‘二手烟’。”张女士找到这位邻居,提醒他不要在楼道吸烟影响别人,没起作用。无奈之下,她向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反映情况,工作人员找了这位业主,情况依旧没有改善。“他为了不让自己家人吸‘二手烟’,在楼道吸烟,影响了别人的正常生活,我们不吸烟人的权益谁来维护?”最后,下朱庄街道办事处介入处理,物业工作人员对这位吸烟业主在楼道吸烟的行为进行了劝阻,建议他去楼下空地吸烟,并在楼道内张贴了“禁止吸烟”的标识。

其实,这位在楼道吸烟的业主存在意识上的误区,他了解“一手烟”“二手烟”的危害,于是抽烟时会特意避开家人和孩子,在家犯烟瘾了就去楼道吸烟。殊不知,只要吸烟,另一种更可怕的污染方式──“三手烟”,就会悄悄危害家人尤其是孩子的身体健康。

市卫生健康委爱卫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一手烟”指的是吸烟者吸入自己肺里的烟草烟雾,“二手烟”是烟草燃烧释放和吸烟者呼出烟雾的一种混合烟雾,“三手烟”则是指附着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烟草残留物。这些残留物可黏附在物体上留存几天甚至数月,持续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三手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深入地板和墙壁中,即使开窗通风和擦拭也很难清除。“三手烟”还会重新散发到空气中,与氧化剂和其他化合物产生二次污染物。黏附在物体表面的尼古丁与空气中的亚硝酸反应,会形成烟草特有的致癌物亚硝胺。“三手烟”属于一种被动吸烟方式,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现在不少烟民改变了吸烟习惯,在露天空旷处或家中无人时吸烟,虽然避免了“二手烟”的危害,但尼古丁残留物依然会附着在吸烟者的皮肤或衣服上,它随吸烟者回到室内后,蔓延到各处,产生“三手烟”的危害。

■ 儿童更易受“三手烟”危害

市卫生健康委爱卫处的工作人员表示,儿童是最易受“三手烟”危害的人群。因为儿童体重相对成人低,只需少量有毒、有害物质就会造成严重危害。又因为儿童生性活泼,手口卫生较差,所以接触残留在环境中“三手烟”的机会更大。例如,当孩子们在地板、地毯上爬行或玩耍时,可能会接触到铅、砷等有毒、有害物质,同时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脆弱,这些有害物质通过呼吸系统或皮肤吸收后,严重的会出现神经、呼吸、循环系统的健康问题,如急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不在孩子面前吸烟,并不能真正保护孩子。有一项研究表明,父母在身边吸烟的婴儿体内尼古丁含量是不吸烟家庭婴儿的近50倍;父母在室外吸烟的婴儿体内尼古丁含量比不吸烟家庭婴儿高7倍。

■ 餐馆写字楼成“三手烟”重灾区

有调查结果显示,“三手烟”暴露比例最高的为公共场所。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医院、商场、餐馆等公共场所,发现禁烟情况大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餐馆成“二手烟”和“三手烟”危害的重灾区。

记者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市北辰医院内看到,无论是诊区还是楼道,均无人吸烟,也没有烟头。因为各个医院控烟举措比较完善,还有监督员,控烟状况较好。

商场的控烟情况也比前几年要好,记者走访南开大悦城、陆家嘴购物中心等商场,未发现有人吸烟,洗手间和楼道也未闻到烟味。

不过,在一些餐馆,尤其是非商场内的餐馆,吸烟的情况则比较严重。5月20日中午,北辰区辰昌路附近的一家餐馆几乎满座,近一半的餐桌上都有人在吸烟,甚至眼看着邻桌有儿童,几位男性仍自顾自吞云吐雾,“很不想让孩子吸‘二手烟’,但我怕劝说会起冲突,餐馆的工作人员也不敢管,怕流失顾客。”儿童的家人无奈地告诉记者。

在红桥区芥园道上的一家餐馆内,记者看到有两桌食客在吸烟,餐馆工作人员视若无睹,旁边一桌顾客捂着鼻子不停咳嗽,但吸烟者丝毫不在意,烟一根接着一根地抽。“他们抽烟你们怎么不管呢?”面对记者的提问,餐馆工作人员回答:“我们也不想客人在店里抽烟,但我们是服务行业,不能得罪客人。”

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九成以上的人认为最厌恶的吸烟行为大都发生在公共场所,特别是一些封闭空间的场所,比如餐馆、写字楼、电梯间、公共交通工具、网吧等。

市民李女士反映,河西区中海财富中心大厦内楼梯走廊、卫生间内经常有人吸烟,她和同事频繁被动吸“二手烟”和“三手烟”。市民杨女士反映,和平区君隆广场B1座设置了禁止吸烟标识,但经常有人在楼道、厕所内吸烟,“二手烟”飘到办公室内,烟味很大。她和同事在单位上一天班,衣服上都是烟味。

■ 拒绝“三手烟” 从戒烟开始

“要想避免‘三手烟’的危害,市民应该主动戒烟,并帮助身边吸烟的家人或朋友戒烟。”承担国家戒烟门诊建设项目的北辰医院戒烟门诊霍兴兰主任介绍,很多人在吸烟方面存在误区,认为这只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但从本质上说吸烟是慢性疾病,生了病就应该治病,而找医生治病是理所当然的。戒烟门诊的基本服务流程主要是:吸烟者到了戒烟门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通过专业检查和诊断,整体评估患者的烟瘾情况,根据个人身体状况确定戒烟方式,如有需要将配合药物治疗,医生还定期安排电话随访,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随访,达到戒除烟瘾的目的。

“从前,来戒烟门诊的人大多是被动戒烟,比如患了一些疾病,必须要戒烟。可近年来,主动来戒烟的人增多,人们对吸烟的看法在发生变化。”霍兴兰主任说,她接诊戒烟患者年龄最大的是一位83岁的老人,吸烟60多年。年事已高,要和女儿一家一起生活,家里的小外孙年龄小,老人偶然一次看到“三手烟”对儿童危害尤为严重,为了小外孙的健康,他下定决心戒烟。在药物的帮助下,用了近一年时间,老人终于戒除了烟瘾。而霍兴兰接诊最年轻的一位患者只有16岁,耍酷学会了吸烟,最后被父母带着来戒烟。

为了国家戒烟门诊建设项目,霍兴兰参加了国家级培训,获益良多。“戒烟很难,人会有心悸等症状,但在药物干预下,会减少这些症状,减轻不适感,同时戒烟需要家人和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也需要创造无烟环境。”新冠肺炎疫情过后,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现在主动来戒烟的人比例有所上升。戒烟门诊目前男女患者比例为4:1,戒除率为35%到40%,“这个比例看起来不高,但如果没有医生的干预,戒除率只有10%。”

霍兴兰同时还是北辰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曾接诊过因为“三手烟”影响而患上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该患者的工作是为一家棋牌室打扫卫生,她和家里人都不吸烟,但每天棋牌室关门后,她在打扫卫生期间会长时间接触桌椅和墙壁上遗留的烟草残留物,后来就不断咳嗽,严重到不得不寻求医生的帮助。

■ 控烟工作加码 执法能力不足

市卫生健康委爱卫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我市控烟工作持续加码,通过宣传教育,公民文明吸烟、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不断提高。我市还进一步加强控烟执法监督检查,强力推动控烟工作。首先是贯彻落实《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加大监督检查,强化16个区爱卫办以及市教委、市人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城市管理委等9个市级控烟监督执法行政管理部门的控烟职责,对学校、医疗卫生机构、餐饮行业、机关单位的控烟执法进行了监督,区、各单位控烟履职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另外就是在国家卫生区、镇的创建、复审中,加大控烟检查频次,针对控烟宣传、标识张贴、控烟执法、烟草广告等方面开展多轮明察暗访,并将结果实时反馈,限时整改。同时,认真处理群众投诉举报,办结回复满意率100%。绝大部分烟民能够自觉遵守公共场所控烟规定,实现了由过去在公共场所吸烟是天经地义向知羞知耻的意识转变,对劝阻吸烟绝大部分人能够积极配合,冲突率不断下降。

不过工作人员也坦言,我市的控烟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公众对烟草危害健康的认识不足。目前阻碍控烟进程主要的因素是公众对于烟草的危害,特别是对“二手烟”“三手烟”危害的认知不到位。在室内环境中,无论是加装排风扇、使用空调,或是辟出吸烟区,都无法避免非吸烟者遭受危害。二是控烟执法能力建设欠缺。随着部分区控烟执法权责转移到街道综合执法队,控烟执法人员相对不足,对《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内容不熟悉,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执法力度弱、执法频次不足、覆盖面小,对禁、控烟场所管理人员应履行的职责宣传贯彻不到位等问题。三是控烟执法取证难,处罚难。吸烟是短时行为,流动性大,造成现场取证困难。控烟执法过程中,违法者不配合,拒绝提供身份信息或缴纳罚款,导致控烟处罚无法落实。

■ 无烟环境有利于公众健康

无烟环境有利于公众健康,而无烟环境一般是指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中没有吸烟现象,即公众不会受到“二手烟”的侵害。2012年5月31日,《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我市采用中断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天津市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变化的即时效应和逐年效应,在调整了时间、季节、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后,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与脑卒中死亡率随着控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据此估计,在控烟法规实施的三年半间,天津市约有10000人因此避免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控烟产生了很大的健康效益。

“建设无烟环境是提升社会建设水平、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大事。”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宝芳认为,烟草对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危害十分巨大,吸烟会导致一系列肺部疾病,并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同时,烟草也是首要的可预防的致死因素,通过实施控烟行动可以有效降低因吸烟而导致的死亡率,控烟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自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后,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已有24个城市符合全面无烟立法要求。

2012年5月,《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早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多数城市。李宝芳建议,要有效施行该条例,就要不断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与健康意识,科学全面地认识烟草危害,尤其是认识到“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同时,我市还应该为戒烟者提供社会支持,除专门的戒烟门诊外,倡议(心血管)医生专家把指导患者戒烟作为重要责任;建立戒烟者支持组织;推进戒烟药物加入医保。政府支持与公众参与是建设无烟环境的双重保证,双管齐下,将推进我市建设无烟城市、无烟家庭、无烟生活,形成无烟的社会规范,最终实现“健康天津”目标。

13家单位开设规范化戒烟门诊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爱卫处了解到,我市从2013年开始逐步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创建戒烟门诊。为了规范戒烟服务流程,向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戒烟服务,我市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国家要求,创建了一批规范化戒烟门诊,目前正常开诊的医院有13家。(津云新闻编辑邓坤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