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本报记者 孙铭阳

梁海龙,是哈尔滨移动网络部网络维护中心从事网络资源管理工作的一名技术骨干,今年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十个年头。10年间,他钻研技术,攻克难题,成为公司里有名的“技术大拿”。

2017年11月,京哈高速扩宽改造,在打桩施工中将中国移动哈尔滨至北京的一级干线144芯光缆碰断,影响黑龙江出省的4G\5G业务使用,当时由于障碍点隐蔽于地下,地面无明显施工痕迹,现场人员无法判断障碍点位置,无法抢修,网络处于开环状态,单路由运行隐患过大,梁海龙临危受命,赶到现场支援。“当时正好是凌晨,天黑无法看清周围环境,查找故障点异常艰难,我就利用路由仪沿途查找,探测出障碍点在距信号发射机800余米处的护栏打桩钢管下,通过人工挖掘,此处正是障碍点,零误差,到现场安装发射机至找到故障点位置只用了20多分钟。”梁海龙回忆。

光交箱,是承载5G基站节点的设备,针对室外光交箱门锁经常被破坏,引发纤芯阻断,严重影响通信安全的问题。2022年9月,梁海龙带领团队开展了智慧门锁项目,通过智能化手段监控光交箱GPS位置、箱门关闭状态,真正做到实时动态光交箱管理。经过3个多月的时间,2022年底,哈尔滨6个市区2400多个光交箱全部安装上了智慧门锁,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故障、维修等成本费用约45万元。

提到梁海龙,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总离不开技艺精湛、经验丰富这些词。多年来,梁海龙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先进技术,曾到国内顶尖的烽火公司学习光纤光缆原理、制造工艺、光纤测试与熔接、光缆故障技术,也曾到华为公司、中兴公司学习5G传输技术。“闲暇之余我也会线上通过中国移动学院、华为学院、中兴学院不断的学习5G传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数字新技术课程来强化自己传输理论知识。”梁海龙说。

凭着掌握的技术和刻苦钻研的劲头儿,结合扎根一线的经验,梁海龙先后写出《光缆业务局向的简易区分操作方案》《冻土层光缆线路障碍的快速抢修处理方案》《光交箱、基站门智能门锁防护方案》等创新方案。并针对传统的光缆线路巡检,提出《无人机智能线路巡检方案》,为通信线路巡检开辟了新的视野,带来了新的维护模式,结合5G技术通过智能化手段为维护人员插上翅膀,装上千里眼。先后获得了2021年哈尔滨大工匠、2022年龙江工匠等荣誉称号。

谈到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梁海龙说,就是要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到不平凡,始终坚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作为全省的技术骨干,梁海龙发挥自身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理论技术优势,向移动行业内年轻同事传授技术技能,多次到黑龙江移动13地市所属区县进行培训,现场传授关键技术。经培训的人员多达400余人,先后有数百人成长为通信行业的传输专业技术骨干。

“工匠精神需要传承,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青年一代,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梁海龙说,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他将继续坚守岗位,钻研技术,为实现网络强国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