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记者走进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办公楼,墙上挂满了荣誉牌匾,当看到“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的时候不禁感慨:“咱们这里女科技工作者获得了很多荣誉啊!”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3月1日,全国妇联在京举行‘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暨表彰大会,建三江七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女职工班组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我们园区党支部书记杨坤作为代表进京领奖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技术人员实验中

用坚定信念浇灌北大荒农业科研之花

北大荒建三江七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由33名高校毕业生组成,女职工14人,平均年龄31岁,党政主要领导中党务领导为女职工,是一支以青年为骨干力量的科研队伍。

自园区2004年组建以来,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负责人的“巾帼文明班组”,她们勇于担当,在500亩试验区和1万平方米智能温室里,共完成国家级、省级、总局级科研课题和示范项目75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2项完成省级及总局级以上课题40余项。推广叶龄诊断、侧深施肥、毯式育秧等实用新技术29项,在寒地水稻“三化两管”模式的基础上,组装形成了三江地区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推广面积3100万亩,水稻的平均单产由原来的不足400公斤,提高到了现在的620公斤,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9亿元。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

团队合影

她们用科技反哺农业,忙碌在农业科研一线,用严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完成一个个试验。

用土壤测试中心的天平称量为农服务的职责

园区的分析测试中心主要开展土壤养分测试、植物营养诊断、肥料质量检测和谷物品质分析等项目的分析测试服务。现有的分析测试人员3人中,女职工2人,是以女职工为主要骨干的技术服务部门。

她们一身白色工作服,每天和各种玻璃仪器、实验药剂打交道,每天计算着各种数据。

分析测试人员工作中

一年四季服务农户“面对面”是她们不变的工作轨迹。夏天,她们深入农户田间,进行田间调查;秋天,她们冒着寒风到农户地块采集土壤、植株和籽粒样品,路况不好时,为了土样精准,她们有时需要在地里徒步往返两个小时才能取回一个样本;冬天,她们起早贪晚,用各种装备对土样进行测试;春天,她们为农户发放施肥建议卡,对农户进行施肥指导。在500平方米化验室里,她们累计共检测土壤样品22358余个、肥料样品230余个、植株样品5000余个;建立了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推荐施肥指标体系,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七星农场的全面覆盖,使农场肥料利用率提高3.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肥料投入超过2000吨,节约成本500多万元。累计对周边市县开展技术培训百余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10万多册。

科技园区内培育的花卉

用试验培训的成果展示科普惠农的担当

成果展示研究中心是一支由4名女职工组成的队伍。“做给农户看,引导农户干”是园区作为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培训基地的职能,也是这里每一位女职工的职责。通过构建“科技园区-示范基地-示范户”三级农技推广服务和培训体系,起到了示范、带动和培训的良好效果,农户在这里得到了“春播看质量、夏管看长势、收获看品质、三秋看标准、全年看效益”的全方位技术培训,提高了技术推广的到位率、普及率、转化率和贡献率。通过开通“科技110”服务热线,在春播、夏管、秋收等关键生产时期,开设“田间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培训农技人才和职工群众2万多人次,做到了“科技成果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通过科技科普培训,实现了园区由行政推广型向技术带动型的转变,全场水稻种植户科学种田水平普遍提高。

在科技园区工作中

用创新工作室的平台搭建科技兴农的舞台

智能旱育壮秧、精确定量播种、群体合理密植、配方侧深平衡施肥、钵育毯苗机插、全程绿色植保、高效节水控灌、健身抗倒防衰、适时分段收获“九大技术”在这里进行集成推广应用。

试验示范中心的3名女职工,一身迷彩服、一顶大草帽是她们的标配,皮肤黝黑、双手粗糙是她们的特点。她们和男职工一起,常年以蚊虫、风雨为伴,走田间、进地头,考种、调查、测产、调研。农忙时节“早上三点半、晚上看不见”是她们真实的工作写照。

每年园区都承担着各级科研课题50多项,人员紧缺、任务重。为不误农时,她们不顾风吹雨打和蚊虫叮咬摸爬滚打在田间,在500亩的试验田里一走就是一天,有时甚至一日三餐吃在田间。她们撰写的“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氮肥运筹体系研究”“施肥与适口性关系的研究”等方面的科技论文,先后在《作物学报》《光谱实验室》《现代化农业》等国家级核心科技期刊上发表。

查看设施农业中蔬菜长势

综合办是由4名女职工组成的政工队伍,在做好园区党务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讲解员的重任。

北大荒建三江七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女职工班组每个人都以“巾帼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在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进程中,用青春的热情、奋斗的激情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于新恬 记者 刘畅 姜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