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揭明玥)毒豆芽、僵尸肉、鸡肉抗生素残留超标……近年来,食品安全的警钟不绝于耳。今年3月,公安部还通报了制售注水牛肉、假冒品牌木耳等7起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这些年来,人们常会担心自己是否食用了这些“毒产品”,市场上买到的食品是否安全,绿色、有机食品正成为“香饽饽”。


(相关资料图)

2022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和黑龙江大米节开幕式。受访者供图

11月10日至14日,2022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和黑龙江大米节(以下简称国际绿博会和大米节)举办。本届大会上,黑龙江省提出将发挥寒地黑土、绿色有机资源优势,打造“黑土优品”省级优质农业品牌,把“最优、最绿、最香、最安全”的农产品呈献给全国人民。黑龙江喊出这个“四最”的口号,是否可信?底气何在?

这是一场怎样的绿博会?

11月10日,国际绿博会和大米节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启幕。因疫情防控原因,本届大会从线下走到了线上。

线上展厅截图。

动动手指,登录“云端”展厅,“黑土优品”品牌专馆最先映入眼帘,有五常稻花香、东北粘玉米、东北民猪肉、黑龙江冷水鱼,还有富硒黑木耳和寒地中草药。

记者看到,大米节、金秋粮食会、数字农业等11个VR展厅,科技感比较强。通过展厅中的绿色箭头,能够实现云上逛展,有文字、图片,还有视频。6万多平方米的3D虚拟展厅中,不仅展示了新疆、福建、陕西等全国各地的特色食品,还能看到来自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斯里兰卡等国家的优质绿色食品,包括葡萄酒、麦片、咖啡等。

“我们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国际绿博会和大米节’,针对贸易洽谈、项目对接等,线上提供全天候、无国界、365天×24小时无缝对接的服务。”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历经8届,绿博会由单纯黑龙江省内企业参与,逐步发展到吸引中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的国际性专业博览会。截至目前,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9个省区市1400余家企业“云上”参展。本届线上展会设置了中英双语版本,参观者只需登录“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官网、“易会展”APP,即可云上观展。

“黑土优品”是否名副其实?

这一场国际性绿色食品博览会上,黑龙江省展示了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资源和“黑土优品”的魅力,也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出了黑龙江的绿色声音。那么,“黑土优品”真的能做到“最优、最绿、最香、最安全”吗?

黑龙江省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为了确保产品既健康又安全,我们生产的每一粒大米,从田间到舌尖,要历经8个环节99道工序。”

乔府大院五常大米精加工车间。受访者供图

乔府大院副总裁王慧先介绍,公司打造了稻米全产业链体系,建立“生态鸭稻、欧盟有机、中国有机、绿色食品”四个种植标准。每一粒大米走上餐桌前,都要经过人工插秧、人工收割,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为了保障品质,会全年从水稻性状、品质、土壤等方面进行检测分析。公司建有国际化生产线、恒温仓库,配备全景品质分析仪,实现靶向精准剔除。

“我们每袋大米都搭载‘一品一码’质量追溯体系,消费者只需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查看‘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部信息。”王慧先说。

作为龙江稻米的重要品牌,乔府大院严守产品质量的“底线”,是“黑土优品”农业品牌所共有的。据了解,早在2001年,黑龙江省就出台了全国首部绿色食品管理条例。目前,黑龙江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截至2022年上半年,已有2500多家生产主体入驻追溯平台,4000多个品类农产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追溯;省级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绿色、有机食品数量近370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168个。

黑龙江大米节品评品鉴活动大奖出炉。受访者供图

打造“四最”农产品的底气何在?

如果说“最优、最绿、最香、最安全”是绿色、有机食品的标签,那么为何是黑龙江喊出打造“四最”农产品的口号?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韩晓增认为,“发展绿色、有机食品,黑龙江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这里有好山、好水、好良田。”

韩晓增解释,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黄金黑土带之一,耕地面积、黑土面积均列全国首位,且为东北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省份。再者,因黑龙江的农产品种植都是一年一季,开垦时间短、病虫害少,农作物化肥和农药施用量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除了优良的土壤,绝佳的气候条件也是让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优于全国其他产区的重要因素。”韩晓增说,黑龙江位于高寒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产品干物质的积累。“以大米和玉米为例,在这种环境下长成的果实,质量和口感都会更好。”

在稻田里,水稻、鱼、螃蟹、小龙虾等和谐共生,大面积施用的是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辅以太阳能杀虫灯、飞蛾诱捕器除虫,还有田间小气候站对风速、温度、湿度等水稻生长环境实时检测,并设置多方位的摄像头和无线传感器对稻田种植全程把控。这是黑龙江省绥化市正大米业绿色生态水稻基地里的场景。“鱼儿游动,既松动了禾苗下方的泥土,帮助禾苗增长,也能给禾苗提供肥料。”黑龙江省滨北正大农业集团董事长任秀波说。

这样的生态种植在黑龙江并不鲜见。记者了解到,黑龙江省是全国最早发展绿色食品的省份,目前有着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8816万亩,占全国的1/5。2022年,新建鸡东水稻、林口沙棘等9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总面积已达6775.5万亩,居全国首位。

在今年8月召开的“中国这十年·黑龙江”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委主要领导介绍,黑龙江的森林、土地和水系蕴藏着极为富集的食物资源。林区有松子、榛子等坚果,有蓝莓、红树莓等多种野生浆果,有刺五加、黄芪等道地药材,有松茸、黑木耳等优质食用菌;“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等冷水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大马哈鱼、大白鱼享誉全国,可以让全国各地吃上黑龙江美味的冷水鱼;果蔬、特色浆果等种植和加工业具备良好基础;地处世界黄金奶牛带,生鲜乳年产量超过50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优质奶粉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优质粮食、现代畜牧、生态林下、寒地果蔬、冷水渔业和特色农业六大产业加快发展,将形成总量超一亿吨农产品供给能力,正在努力打造全国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