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今年以来,汕头市委组织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县)创建工作,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各地涌现一批成功范例。为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即日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汕头分社将推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汕头行”系列报道,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将深入汕头全市一线,聚焦各地如何以“党建+”破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敬请垂注。
初夏,漫步在“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一幅幅乡村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沿途道路干净平整,河渠水清岸绿,不时可见白鹭飞过;微风吹来,满池绿意的荷塘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荷香;村道两旁的房屋外墙绘上了色彩斑斓的立体画,画如景,景如画;田间地头上,留下了农民耕作的身影。
在撂荒地上作乡村振兴大文章,把撂荒地变成种植产业、观光景点、绿化道路,这是潮阳区打造“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的缩影。在这背后,亦是潮阳区委紧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主线,以“党建+”破题开篇,绘就乡村振兴“施工图”的生动实践。
今年,潮阳区委谋划开展“乡村振兴先锋引领”活动,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并规划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榕江片区美丽乡村风貌带、国道324线美丽乡村风貌带,辐射带动全区乡村振兴。
党组织“领头雁”带头开荒
海门镇位于潮阳东南端、练江出海口,东接濠江区,西连潮南区,一面靠山,三面环海。正在规划建设的“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覆盖竞海村、湖边村、坑尾村、新地村、洪洞村、东门社区、北门社区、西南门社区8个村(社区),以及国家中心渔港经济区和莲花峰风景区,主要打造“双核两线五区”的空间布局。
近日,记者走访“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看到,一条中间划有红黄蓝三色“彩带”的休闲绿道,全长约7公里多,将乡村风貌核心沿线田园风光串珠成链。
从北面起点竞海村古树出发,最先看到的是三个连成一片的村前池,只见池水清澈,其中两个池中间以一座凉亭相连,水面上荷花盛开,荷香弥漫。“这里之前是脏乱臭的废弃水池,几十年来未经整治,水面长满水浮莲,周围杂草丛生。”竞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主任林汉坚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对三个池塘的淤泥、杂草、垃圾进行清理清运,兴筑围栏岸堤,架设景观灯,为全村增添一道靓丽风景线。
“今年计划进一步把前面两个池塘开发为休闲垂钓,另一个池塘改造为儿童戏水池,更好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增加人气。”林汉坚说。
作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林汉坚在带领干群推进变废为宝的实践路径中,还将重点放在撂荒土地的重新开发利用上。目前该村近期正在打造10亩采摘种植园,将原来的低洼荒地进行改造复耕,种植番薯、西瓜等季节性农作物,增加村民及集体收入。
为了将低洼荒地改造成适合耕种的沃土,竞海村不惜成本雇了3辆泥头车,从外面运来肥土。“每辆车一天运输32次,连续4天,总共不低于400车。”林汉坚告诉记者,最终将低洼荒地填高了七八十厘米,并种上了番薯、西瓜等农作物。
按照“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整体规划,竞海村将重点打造成农场体验区。为此,该村还将投入322万元建设竞海村休闲生态园,对另外50多亩撂荒地进行规整,配置自动灌溉系统及38个工具房茅草屋和景观道,计划出租给游客种植瓜果蔬菜,提升田园体验感。
事实上,不仅是竞海村,当前海门镇各村(社区)也掀起了撂荒地复耕热潮。“近两个月来,全镇大约开垦了150多亩撂荒地。”海门镇党委书记吴寿群告诉记者,该镇组织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入户,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共同盘活土地资源,力求将土地连片开发产生更大效益。
创新打造党员带富示范基地
沿着休闲绿道往前走,记者来到了坑尾村。近年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坑尾村频出新招,实施一项又一项富村惠民措施,其中包括打造两个“乡村振兴先锋引领”党员带富示范基地,昂首走在全区乡村振兴前列。
发展东京薯种植及加工业,是坑尾村创新打造的党员带富示范基地之一。“村集体现有东京薯种植基地60亩,加上群众种植的近百亩,形成了我村较大规模的特色产业。”坑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主任吕振海告诉记者,东京薯成熟后可加工制作成潮汕特产——具有清火去燥效用的东京圆,深受潮汕人民喜爱。
吕振海介绍,去年该村投资30万元建设的一村一品东京圆加工厂已于春节期间投入使用,可将本村生产的东京薯进行加工,并借助该村注册的“外四坑尾”集体商标进行统一销售。“大概100斤东京薯可加工出20斤的东京圆,共加工产出4000多斤。”吕振海说,一斤售价78元,全部销售完的话,产值约有30万元,将增加村集体及村民收入。
紧挨着东京圆加工厂的集泰萝卜种植片区,是坑尾村另一个党员带富示范基地。在潮阳区委组织部指导下,该村成立了集泰种养有限公司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致富作用,由12名党员领办项目,利用村内沟古外、港沟等275亩失耕撂荒地进行整治改造,开发萝卜种植,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产业发展项目,带动周边2000多名农民发展蔬菜种植,户均增收2000多元。
沿着休闲绿道上继续往前走,记者来到了新地村。同样的,新地村也依托本村特色建起了党员带富示范基地——百草园。
新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主任林明贤告诉记者,该村一直有种植中草药的传统,但是此前种植得比较分散,又缺乏销售渠道以及对中草药生产管理的经验,导致无法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该村将35亩撂荒地进行规划整修,种植中草药,建设了百草园。
“去年首期试种5亩,经营后成效显著,增加村集体收入4万元,解决10多户低收入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林明贤介绍,更重要的是唤醒了村民种植中草药的传统,一些村民回归到中草药种植的行列,目前合作社正在扩大种植规模,由两名老党员示范带动种植,合作社进行收购销售。
记者了解到,今年潮阳区委组织部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谋划开展“乡村振兴先锋引领”活动,重点在每个镇(街道)分别打造1个以上“乡村振兴先锋引领”党员带富示范基地,鼓励党员带头发展产业项目、带头领办项目服务,发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
布局“红色支点”延伸服务触角
在谱写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上,潮阳区委组织部着重从组织振兴上下功夫,探索在提档升级原有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创新设置党群服务站,布局更多“红色支点”以撬动乡村振兴。
这在推进“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建设中可见动作。记者在新落成的竞海村党群服务驿站看到,这里窗明几净,配套有党报党刊和图书杂志,党员干部及群众可以在这里讨论学习,外地游客也可以在这里惬意休憩。
“党群服务站作为党群服务中心的延伸与补充,将有效延伸党的服务触角。”潮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两新”组织工委书记吴万强告诉记者,随着示范带建设步伐的加快,更多游客慕名而来观光体验,建设党群服务站一方面可让群众有歇脚的地方,另一方面驻点党员干部及志愿者可为游客提供更多服务。
据了解,海门镇积极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对示范带内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在沿线一些人流密集、交通便利,且与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一定距离的位置,配套建设若干个接地气、暖人心的村(社区)党群服务站,着力构建“1+8+N”(1条示范带,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N个党群服务站)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服务阵地布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潮阳区全面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投入财政、党费资金2350万元,推进27个重建新建和改建扩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以点带面推动面上其他59个规范提升、187个整体优化。同时,计划继续推动1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建改建,并在面上其他镇(街道)延伸打造14个党群服务站,构筑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红色磁场”。(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黄嘉锋 郑淼鑫 通讯员 林建中 肖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