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100平方米的高清LED大屏上,滚动显示着这座城市经济运行、政务服务、生态环境、城市治理等专题信息。

今年7月,新闻联播用2分33秒专门介绍深圳数字政府建设成效;7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推广借鉴47项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其中涉数字政府的就有10项。

从“互联网+政务服务”到“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深圳正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数字技术正改变着市民的生活。

数字化让城市更有温度▶▶从“网上办”到“掌上办”“免证办”

“手机上办理,不到一分钟就办完了,秒批!”近日,张先生失业一年后又重新回深圳上班了,他办理的业务是失业人员停领失业保险待遇。深圳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申请人提交资料后,系统将自动比对申报信息,通过后系统自动秒批做出审批决定,无需到现场。

在深圳,数字化正在让每一个驻足在这里的个体,触摸到智慧城市的温度。“来了深圳就是深圳人,来了就用‘i深圳’。”打开“i深圳”APP,一块小小的屏幕能够触及生活中几乎所有场景。

毕业生可以随时随地打开“i深圳”填报落户,全程零费用、零排队;个体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轻微交通事故的处理只要5分钟,拍个照片就能定责处理,不用因为等待交警而耽误上班时间;只需刷刷脸公积金就到账了,不用去排队申请……生活的细节之处,往往最能反映城市治理的精度、社会发展的温度,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已经渗透进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

作为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渐渐成为24小时陪伴在市民身边的生活“好帮手”。自2019年1月11日上线后,已汇聚7786项服务,全市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以上法人事项已实现掌上办理。截至目前,“i深圳”App累计下载数超1800万,注册用户数超1100万,累计访问量超10亿。

随着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也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今年7月,深圳落地了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公布,率先明确提出“数据权益”,内容涵盖了个人信息数据、公共数据、数据市场、数据安全等方面,并着重强化个人信息数据保护。

以“数据”为驱动,全力向智慧之城迈进。去年10月,深圳市推出政务服务“免证办”,努力打造无实体卡证城市。“幸好有电子证照,不然就白跑一趟了。”在深圳宝安区新安街道进行生育登记的李女士忘记带实体结婚证,本以为会影响新生儿登记,但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她调出了“电子证照”,顺利办结业务。

政务服务“免证办”上线以后,首批即实现393项电子证照替代实体卡证,包括身份证、户口簿、社会保障卡、不动产权证、营业执照等高频应用的证照,覆盖了企业和市民日常生产生活需用证照的90%以上,覆盖了全市5228个政务服务事项,不管是线上办事还是线下办事,都可以“免证办”。

“市民今后出门,就像现在不用带钱包一样,也不用再带身份证、社保卡等相关卡证。”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刘佳晨表示。

全方位构筑智慧城市底座▶▶打造鹏城自进化智能体和数字孪生城市

12月7日,深圳机场卫星厅正式投入运营,在洗手间、等候厅等地,随处可见自助服务设备,为旅客打造智慧出行体验。在深圳,通过数据共享实现的全场景智慧应用已经悄然发生:通过构建智慧机场,深圳全面实现刷脸登机和机位智能分配,每年有近400万人次的旅客不用再乘坐摆渡车登机。

路面上,智慧交通解决方案让“车看灯,读秒数通行”,变成了“灯看车,读车数放行”,使得关键路口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17.7%;在地下,新开通的深圳地铁6号线和10号线,是深圳首批5G全覆盖地铁线,不仅为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市民出行带来5G全新体验。

作为我国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城市,2012年,深圳创造性提出“织网工程”,开启数字政府建设;2013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政务信息共享国家示范市”;2017年信息社会指数蝉联全国各大城市首位;2018年提出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2019年深圳成立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统筹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蝉联全国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第一名……

如今,深圳正在勾勒未来“智慧城市”蓝图。2021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深圳要着力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并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自进化智能体和数字孪生城市。

每天超2000万条数据在这里交换共享——由深圳市政府携手华为建设的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是一个能看、能用、能思考、能联动的智慧城市运行和指挥中枢。已接入全市82套系统,汇集各部门100类业务数据,38万多路视频数据,构建了200多项城市生命体征监测一级指标。

1月10日,鲲鹏政务云应用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8月,深圳发布《深圳市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将在市本级政府、福田等4个区政府、市公安局等8个市直单位试点设立首席数据官,首要职责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今年深圳将打造100个智慧应用场景。在交通、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我们将持续推进智慧应用场景建设。”刘佳晨说,这是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双重优势,让市民共享数字生活、共创智慧社会。

■案例

政务服务“免证办”

受理业务超600万件

“我到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办理入职‘无犯罪记录证明’时,发现忘记带证件了,正烦躁要白跑一趟时,窗口工作人员告诉我有‘免证办’服务,真的想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日前,28岁的阿龙从汕尾老家来深圳龙岗打工,入职时被通知要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他一大早赶到区行政服务大厅办理相关业务,却发现身份证没带。正当他犯愁时,窗口工作人员及时引导他进行了免证办理。

生活中,市民用到证件的情况非常多,从行政部门办事到酒店入住、交通出行,都离不开证件。为了让市民办事更方便,2020年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圳推出了政务服务“免证办”。

所谓政务服务“免证办”,就是通过流程优化、机制创新和技术保障,全面推行信息共享和电子证照应用,实现企业群众在办事的时候,不用再提交实体证照,用电子证照实现对其的替代。

其背后是基于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平台,实现电子证照的调取和授权全过程记录、可追溯、防篡改。市民和企业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网或“i深圳”APP完成身份认证和授权,从电子证照库调取电子证照,实现业务全链路闭环。市民到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办事,可以通过“i深圳”APP扫码、粤信签小程序签名、或者现场读取身份证刷脸等方式授权调取电子证照并确认,即可完成申请材料的电子证照替代。

到目前为止,全市共通过“免证办”受理业务超过600万件。第一批已实现393项电子证照替代实体卡证,包括身份证、户口簿、社会保障卡等高频应用的证照,覆盖了企业和市民日常生产生活常用证照的90%以上,覆盖了全市5228个政务服务事项。

刘佳晨介绍,下一步将针对市民群众生活中的各种用证不便,聚焦问题导向、实用导向,实现更多场景、更高效便捷的电子证照替代,让“免实体卡证应用”像微信和支付宝一样,融入市民的生活。(●南方日报记者郭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