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天津北方网讯:流量的尽头,好像永远是带货,这次带货的,是虚拟人。

最近,虚拟人直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平台,“虚拟人+故事场景”直播颠覆了传统的真人直播模式,构建起了一种全新的营销生态。

对于虚拟人的运营方而言,打造网红,吸引流量,然后通过流量变现,这是一条已经被市场验明的可行路径,让虚拟人带货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但在这个火热赛道的发展中,问题和挑战也逐渐浮现。

虚拟人的虚拟性却让它们在带货时,令人产生割裂感。虚拟人翎_Ling发布小红书笔记,称某品牌口红“滋润不干”,随后引发网友的一众讨伐:“AI知道口红好不好吗?”

而虚拟人产业的大规模增长,也容易引发同质化现象。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经费和技术问题,会选择一些成本较低的模板虚拟人,这种“千人一面”,会让人们产生视觉和审美疲劳。

算法驱动型虚拟人往往需要不间断的学习,我们要警惕虚拟人在学习过程中将偏见与恶意“反哺”给人类。同时,虚拟人对人物原型的假冒替代问题也值得我们注意。另外,如果有些人在虚拟人身上投入过多,寻找感情依托,沉浸于虚拟世界,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在更新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虚拟人社会性的研究。

除了伦理问题,虚拟人的火爆也给监管部门出了一个较大的监管难题。虚拟人用途多样,涉及监管部门众多,是否该设立一个统一的部门协调管理?针对虚拟人的性侵,那算不算违法?消费者买到了虚拟人带货的问题商品应该找谁?虚拟人参与违法行为该如何处罚?这些和虚拟人有关的法律问题,都需要有明确的条文规范。

(作者:海河传媒中心 王雅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