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天津广播电视台《百姓问政》节目


【资料图】

天津北方网讯:按照“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要求,制定年度办实事和群众诉求“两个清单”,带着感情去访,带着责任去办,带着恭敬之心接受群众监督评判。本期《百姓问政》,对节目中曾报道过的问题进行回访、追踪、问效,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分享办好民生实事的经验。

楼牌缺损模糊 应该哪个部门负责?

红桥区咸阳北路街道凤城楼小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60多个楼门。有居民反映,最近几年,小区里多处楼牌缺失、损毁、风吹日晒模糊不清,一直没有人负责更新,影响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在凤城楼小区,记者转了一下发现,小区的2、11、13、14、17、46、48、49等多栋楼的楼牌出现缺损或无法辨认的情况。

记者在周边走访发现,楼牌缺损、模糊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该社区邻近的康平楼、昌图楼存在同样的问题。在丽泰园公寓小区,四栋楼24个楼门,只有一个楼牌,其他楼牌全部脱落,甚至部分楼门口的门牌也已经缺失,居民自己手写楼门号来区分辨认。

记者:您发现这个问题了吗?

公安红桥分局咸阳北路派出所 所长 赵锐民:已经发现了。

记者:没采取措施吗?

赵锐民:根据管理职责,应该是每三个月统计上报一下楼门牌的缺损情况。上周接到街道办事处和群众的反映,就是关于楼门牌缺损的情况,正赶上了6月底应该是申报的期限,在这之前也统计了一部分,最近又配合街里进行了一次重新地梳理排查,这些问题已经整理出来。

记者:可是老百姓已经把这个问题上报过,但片警说:“这个问题我们这儿没有做的,还是问问居委会,问问街里。”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赵锐民:这是不应该的。因为楼门牌的管理职责近两年已经下沉到公安派出所了。从申报到更新更换,这个职责是属于公安派出所的。但是这里暴露出在管理当中政策宣讲不到位,对业务的掌握,还不全面。有部分民警还不清楚,楼门牌的管理是由公安派出所来进行申报,下一步要加大宣讲力度,让大伙都要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

记者:您发现过小区有这样的问题吗?

红桥区咸阳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郑东平:在平时的巡视过程当中其实也看到了,包括前一段时间,社区网格员,还有居委会书记也反馈了这个问题,同时,公共管理科的同志也说过这个问题。

记者:不觉得有问题吗?

郑东平:有问题。前一段也是和派出所联合,对咸阳北路街管辖的所有小区,涉及缺失还有辨识度不高的,都进行了统计。

记者:什么时候进行的统计?

郑东平:前一个星期左右。

记者:对于居委会如果群众有反映问题的时候,一般来讲,应该怎么办?如果不知道具体哪个部门来承接,应该怎么回复群众?

郑东平:老百姓提出来的问题,就要全力以赴去解答,即使说解答不了、协调不了,也要把这个问题进行反馈,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向街道办事处进行反馈,由街道办事处统筹部署这项工作,推动这项工作。

记者: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红桥区副区长 密松: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着慵、懒、散、浮、拖的问题。在基层服务中,有明确的要求,要实行首问负责制,群众咨询到属于自己业务范围内的事,必须马上就办,而且要把事情办好。不属于业务范围内的事情,有责任去帮助群众及时沟通协调。找到主办部门之后,还要督促跟踪相关问题解决的过程。可是在这件事中可以看到,很多部门的同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在工作中绝对不允许。针对以上的问题,要深刻反思,要立行立改。街道的主要领导和派出所的主要领导要第一时间到现场,到一线上去,梳理这些群众反映的问题,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解决到位。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快速发现问题的机制,这样才能够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真正把主动服务的意识,超前服务的意识,进位服务的意识,落实到工作中来。然后要对工作中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用责任的追究,来倒逼责任的落实。

乡村公路破损 修路夏收两不误

静海区唐官屯镇曲庄子村北侧有一条乡村公路,这条路向东连接唐官屯镇,向西直达104国道京岚线,是曲庄子、尚家庄、马集村等周边村庄春耕秋收及进出村镇的重要通道。此前有村民反映,自来水改造工程破拆了一公里左右的路面,回填后破损严重,影响出行。

今年3月份,《百姓问政》关注了群众通行困难的情况。节目播出后,区水务局立即联系自来水改造项目的施工单位,明确责任。属地镇政府也将道路整修工程列入镇里今年“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倒排工期,安排专人紧盯办理进度。

6月初,道路整修的采购、招投标、建设手续的工作全部完成,具备进场施工条件。这个时候,村民们地里的小麦就要成熟了,道路断交施工,势必影响到收割车辆通行。为了不耽误工期,镇政府一方面协调施工单位,先进行部分施工作业;另一方面跟村委会逐家逐户确认收割、播种时间,保证夏收顺利进行。据了解整个修路工期大约需要一个半月,预计8月份,该条道路将具备通车条件。

记者:在这个过程当中都做了哪些工作?

静海区唐官屯镇党委书记 陈宝红:这三个月以来,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场勘察设计,认真分析路面破损的成因,也多次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完善修改,并且同时进行了现场的清理,也完成了审批和招标等工作。

目前现场正在施工,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难的应该还是资金筹措问题。整个工程建设费用需要82万元,自筹资金需要近60万元,在镇财力十分吃紧的情况下,通过积极争取社会支持等方式筹措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记者:在开工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夏收,还要逐步去沟通群众这方面工作,怎么做的?

陈宝红:这条路涉及4个村,近2000亩的麦田,这个路的修建恰逢麦收,镇城建部门、农业部门,积极地和4个村的两委,以及麦田的种植者进行沟通,反复进行研究。一方面积极协调农具收割机进行支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麦子收上来。同时积极协调建设单位,使收麦和建设两者同步,互不影响。在积极的协调平衡下,到现在这2000亩麦子都已经收获完毕,没有影响到施工。

记者:水务局在促成这件事上,做了哪些协调的工作?

静海区水务局党委书记 局长杨金水:自从问政以后,水务局召开了专题会议,前期工作主要做了三个方面,一个是认真梳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为推动好这项工作打下好的基础。第二是组织原管道工程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深入现场进行勘察,摸清工程的底数,确定具体的工程量。第三指导乡镇在修路之前,在完成建设项目之前,做好应急提示,沟槽填垫等临时保障措施,能够保证群众的基本出行安全。

记者:通过这些工作,有什么样的经验或者心得分享吗?

杨金水:通过这个事有几个方面的启示。第一要正视问题,更要及时解决问题,百姓事无小事,与其天天闷在屋里,研究方案,分析问题,梳理原因,不如及时行动起来,用最快的速度来解决好这个问题,让百姓关注的难事、操心事,能够尽快解决。第二就是要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整体的工作合力。每个部门如果主动多走一步,百姓就会少走弯路,百姓的问题就能够得到尽快解决。第三,要坚持系统思维,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既要做实更要做细。不能因为把主体工程完成了,一些善后工作没有处理好,给百姓带来新的难题。(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