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全剧分为“壮游羁旅”“长安十载”“弃官归隐”“登高望远”四个篇章,以大写意的手法,讲述了“诗圣”杜甫为理想苦苦追寻、为百姓大声疾呼、为人格绝不屈尊的一生,浓缩了其入世、处世、出世的全过程。


(资料图)

舞台上没有一句台词,杜甫的一生在不断的行走间,在时代的跌宕里,在老年时望向过往的眼睛里。

杜甫的一生,本就是一首诗。无需多加修饰,也无法炮制多余剧情,只消循着他的脚步,且行且观其笔下的唐朝,透过他的眼,由天地、自我看向众生。

千秋“诗圣”,笔底波澜。舞剧《杜甫》里有期待、梦想,也有慨叹、痛惜,有山河破碎的字字泣血,也有大庇天下的大爱真情,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诗圣”杜甫的故事,而是一场由杜甫引领的羁旅,在知人论世中感悟生命的诗意。

攀登者与呐喊者

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少年壮游,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晚景孤独,时代巨变的尘埃落在平凡人身上或许是难以翻越的高山,但杜甫的一生却始终在奋力攀登。他不仅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在艺术创作上苦心追寻,更是以超越个人命运的高远视角,以现实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关照,终于高山之上呼唤理想。

登高远望、振臂高呼,杜甫是时代的攀登者,也是命运的呐喊者。他没有耽于自我境遇的浮沉,而是越来越多地接近人民、体会到人民生活的甘苦,他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愿与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是在为人民高歌、为人民抒怀,每一字都发自肺腑、每一句都放声疾呼。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生前潦倒的梵高、身后扬名的杜甫……人生短短数十载,而浩瀚的夜空总是被一颗颗燃尽生命的星光点燃。

杜甫曾感叹:“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在世时,他的成就并不为人所识,直到元和年间,也就是杜甫逝世后四十年,才开始听到对他的尊崇和赞叹,尔后将“李杜”并称,其价值和地位才被更多人所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那些在书写着缥缈虚无中忘却方向的人们、那些在空虚玄理中对现实视而不见的文字,大多已经被岁月磨去色彩,而杜甫与他从未熄灭的人文精神却始终照亮前路。

心有广厦何惧平凡

被生活的痛楚磋磨,他的身影越来越沉郁、脚步却越来越坚定,他就像在一条狭窄的巷道中踉跄前行,只为追寻仅剩的那一点光明。

所以,舞台上有两个杜甫,是一路走过饱经风霜的视角,在回望此生的点点滴滴,他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怨自艾,关于他的理想,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已经表达得很清晰。

半百而已,他的生命在下行、精神却在攀援,当他终于走到磨难的彼端,要冲破黑暗的那一刻,光芒照亮的不是他沧桑的容颜,而是心中的理想家园:千万间高大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天黑了雨还在下着,风还在呼啸着,严丝合缝的灰色瓦檐下,万家灯火点点亮起——那是天下挨饿受冻的疾苦百姓家的所在,那是再大风雨也不能撼动的家。

于是,杜甫笑了,笑里带着泪,带着火一样的迫切和热情呼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国民是其一生所爱,诗歌令他矢志不渝。他将对国家、对苍生乃至对生命本身的热爱,都融入了古今独步的雄阔诗篇。

于是,1200多年后的我们,想要在舞台上帮杜甫实现他的理想,哪怕这理想的景象很短暂,笑容真实而灿烂,那穿着褴褛衣衫的“老杜”说:看吧,心有广厦,又何惧平凡?

“诗圣”归来!三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荣获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缔造30亿全网流量神话的史诗级原创舞剧《杜甫》将于11月登陆杭州大剧院。

杜甫,59年的人生,写下1500多首诗。他的诗中有期待、有梦想、有感慨、有痛惜……人生必经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最后都藏在他的诗里,纵使一千多年过去了,杜甫仍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

一位“诗圣”,半部唐史。以舞,展现其跌宕起伏、壮志难酬的一生;以诗,诉尽大唐帝国由万国来朝,至动乱衰退的沧桑变迁。

演出时间:11月10日19:30、11月11日14:30

演出地点:杭州大剧院·歌剧院

演出时长:不低于110分钟(提供3小时停车券)

演出票价:680/480/380/280/180/80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