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和合肥五地海关联合通告发布以来,长三角地区“白名单”企业已实现五关互认,航空、船舶、集成电路和汽车制造等重点产业开通了通关全程可视化“绿色通道”。

在上海关区申报的报关单,长三角企业可在线查询理货、申报、查验和放行等信息。遇到跨关区通关疑难问题,均可通过五关线上协同机制得到快速的响应和解决。

“多亏了海关联动工作机制,我们提出申请的当天即办理了转关单删单重报手续,再晚一点可能就赶不上第二天的船期。”看着货物在洋山港码头如期被装运上船,江苏航华国际船务有限公司业务员鞠春燕终于松了一口气。

近期,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海外高桥港振东码头货物运输压力巨增。“错过这班轮船,下次可能要再等上半个月,货主会因延期交付违约,除了仓储费还需要承担高额的违约金。”鞠春燕告诉记者,为了赶上船期,公司加急向所属地海关申请办理转关单删单重报手续,将出口货物的出境地变更为洋山港。

得知企业的困境后,江阴海关立即指定专人核实货物情况,在确认转关单对应的报关单已在江阴海关报关放行后,当天就为企业办理了相关手续,并主动与出境地海关进行对接协调。

针对当前长三角陆路运输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海关总署积极支持“陆改水”“陆改铁”,鼓励长三角进出口企业运用“联动接卸”等物流模式,实现跨关区货物快速运转,有效缓解疫情封控管理带来的陆路运输压力。

江苏中基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为粮油食品、果蔬、饮料和日化产品等提供铝箔包装的出口企业。“最近疫情多点散发,运输车辆和司机数量有所减少,陆路运输时间变数较大。”公司外贸部汤经理的压力不小。

在江阴海关的建议下,该公司通过“陆转水”方式进行货物中转运输,依托长江内支线船舶将货物在江阴港和上海、宁波口岸间进行转关运输,再借由水路运输出境,规避了现阶段陆路运输时间不确定、仓储及运输物流成本高等弊端。

依托江阴港现有航线发挥水路口岸运输优势,江阴海关集合江阴港多家码头单位建立起批量中转绿色通道,采取“一企一策”模式,协助企业办理好转关手续。(本报记者 刘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