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知识产权保护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下称“报告”)。2021年,深圳专利授权量27.92万件、商标注册量46.44万件,均居全国城市首位。这也意味着,深圳通过修订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法、完善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强化“一站式”协同保护平台等系列措施,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打击侵权违法行为、提供企业维权援助、完善协同保护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下称《条例》)实施情况后表示,社会对《条例》实施效果总体满意度较高。调查显示,85.6%的受访者对《条例》实施情况满意或者非常满意,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1修订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条例

去年查处侵权案件1608件

深圳是知识产权大市,知识产权的创新活力以及在国内外市场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专利授权量27.92万件、商标注册量46.44万件,均居全国城市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4万件,占全国25.52%,连续18年领跑全国。

报告指出,2019年3月1日实施的《条例》,提出创新建立技术调查官、行政禁令、信用承诺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增设“司法保护”专章,明确故意侵犯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深化审判机制改革,强化证据披露义务,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除了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外,深圳不断探索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加强人工智能、网络直播、电商等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报告指出,深圳出台了《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制定《电子商务行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系列指南》《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研究起草《深圳市直播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引》《深圳市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实务指引》,不断完善新领域新业态保护规则。

深圳持续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执法。报告指出,深圳开展了非正常专利申请、专业市场、地理标志、奥林匹克标志、电影版权、电子商务平台、大型展会、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专利侵权、假冒商标、网络盗版、恶意注册等违法行为。

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查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1608件,罚没款484.08万元,移送涉嫌犯罪案件41件,查办涉嫌侵犯小米注册商标专用权、涉嫌侵犯华为公司著作权及商业秘密等大案要案。查扣海关侵权货物9938批次、2140件,案值7902.1万元,居全国第一。

2021年,全市公安机关共受理各类侵犯知识产权案件470件,立案420件,破案434件,刑事拘留583人,逮捕309人;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65件、767人,决定逮捕191件、297人,起诉242件、435人。

人大常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条例》实施效果总体满意度较高。85.6%的受访者对《条例》实施情况满意或者非常满意,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深圳市知识产权指标在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2021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均获第一名。

2建议推进技术调查官制度落地

健全海外维权体系

进入新发展阶段,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市人大常委会表示,随着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涉及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制造装备等技术类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另外,技术调查官数量缺口较大、专业覆盖面不全,与案件量和复杂程度不相匹配。

“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经贸形式影响,深圳企业在海外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情况多发易发。”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指出,部分企业存在对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了解不深入,国际市场竞争准备和经验不足的情况。

对此,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几点建议。其中提到,不断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健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探索互联网信息等数字知识产权财产权益保护规则,加强传统文化、传统知识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针对技术调查官队伍建设问题,人大常委会建议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技术调查官制度落实落地,探索建立专职的行政执法技术调查官队伍,案件审理中注重发挥技术调查官在事实查明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质效。

人大常委会指出,深圳要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网络执法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支持,实现全程在线提取涉案数据、网络侵权线索自动收集、电子证据存证固证等功能,为知识产权执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外,针对日趋频繁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市人大常委会建议,要与海外高校、国际组织及服务机构围绕维权争议焦点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规则制定和完善,延展国际资源渠道服务深圳企业。(●邓子良张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