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2021年以来,围绕实体经济发展,梅江区也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写入全会报告及政府工作报告中,以“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区域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龙头企业“打头阵”,也需要大量有活力、有干劲的中小企业“稳后方”,“专精特新”企业正是这一后方群体的领头羊。
近年来,梅江区持续谋划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我们正在千方百计扶持优质企业、新兴产业发展,并且将持续引导有条件、有基础的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形成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新动能。”梅江区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夯实基础
13家中小企业进入重点培育库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梅江区一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梅州科捷电路有限公司,终检车间内传来清脆有序的机器作业响声,技术人员正对一块块电路板成品进行最终检测。
梅州科捷电路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线路板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研发、制造双面、多层印制线路板,产品广泛用于通信、计算机、工业控制、汽车、家用电器、LED显示等高科技领域,目前年产量为80万平方米,年收入逾亿元,产品远销国内及海外市场。
“企业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线路板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配套国内先进的线路板数控钻孔设备、全自动曝光线、全自动在线扫描机、生产线及检测设备等,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清洁生产水平居行业前列,能够大幅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和物料消耗。”梅州科捷电路有限公司经理张如慧介绍,企业将每年营收的5%用于研发投入,培养了一支专业配套的技术人才队伍,具备专业的线路板研发和管理能力,其中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40人,保证企业研发的先进高效。
近年来,信息、通信以及消费性电子产品制造业已成为全球成长最快速的产业之一,电子产品更新速度快,且朝着体积小、质量轻、功能复杂的方向发展;而印制电路板作为提供电子零组件安装与插接时的主要支撑体,是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部分。
“根据未来线路板生产制造技术发展动向,企业将向高密度、高精度、细孔径、细导线、细间距、高可靠、多层化、高速传输,轻量、薄型方向发展;在生产上向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减少污染,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向发展。”张如慧说。
结合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该公司制定了短期和中长期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夯实基础,做强高端多层产品,快速发展5G、高频类的高端印制电路产品,这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张如慧说,“目前客户群体比较稳定,如韩国现代汽车、大疆无人机、tplink路由器等都有使用我们的产品,加上去年底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这是业内认可的金字招牌,未来能帮助我们吸引到更多优质的客户。”
记者从梅江区科工商务局了解到,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办法》(下称《办法》),企业连续两年主营业务收入为正增长且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利润总额为正数,且连续两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是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考核指标。截至目前,梅江区共有2家该类型企业。
根据《办法》,广东将在融资服务、技术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等方面对获认定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市一级也要主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一企一策”给予帮助。
“‘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具有较高技术实力,往往能够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率先实现零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为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提供有力支撑。”梅江区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已获认定的2家企业外,梅江区共有广东鸿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梅州泰华电路板有限公司等13家中小企业符合遴选要求,进入重点培育库。
释放活力
加快制定出台奖补政策
“我们公司既有技术研发投入,也购置了先进设备,税务部门针对我们的需求和疑惑进行了详细调研和解答,确实收获很大。”梅州市奔创电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享受到税费优惠政策红利,下一步企业将留出更多资金投入产品技术升级,更加坚定了我们做优做强的信心。”
近日,梅江区税务局联合梅江区工商联来到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梅州市奔创电子有限公司走访调研。调研过程中,梅江区税务局结合企业特点,加强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等进行宣传,实行“滴灌式”辅导,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实现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
“辖区内‘专精特新’和创成型中小企业是我们的重点走访对象,专业化服务团队通过走访调研的方式,掌握专精特新和创成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税费需求,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为此类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服务,服务‘小巨人’企业成长和发展。”梅江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减负,梅江区税务局还围绕“激发市场活力、激励研发创新”开展专项调研,形成完善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的意见建议,推动出台更多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税收政策。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优化服务方式,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快速解决‘专精特新’和创成型中小企业在办税缴费中的问题,同时也会认真分析解决企业提出的共性问题,帮助企业轻装上阵。”梅江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两年来,面对散发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挑战。
此前,国务院曾发布一系列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纾困帮扶,帮助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省,广东在近两年内已连续出台实施培育发展优质企业的政策,加快构建以“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为代表的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
今年3月,广东发布了《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兼顾纾困帮扶和创新发展两大方面,提出25条具体措施、68个政策点,覆盖降成本、市场开拓、权益保障、融资、人才支撑、创新、个体工商户精准扶持7个方面。其中,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被列入创新发展的重点措施。同时,明确广东将建立“专精特新”培育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强化融资支持、提供人才支撑、提升服务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实施支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贷款利息,按照比例最高不超过利息的50%,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给予补助。“对于企业来说,补贴是真金白银的,因为科研的投入没法快速看到成效,这就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不敢投入。”张如慧说。
“就目前国家和省已出台的政策释放的信号来看,‘专精特新’企业的春天已经来了。”梅江区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梅江区也在加快制定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奖补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寻求突围
着力补链强链增强核心竞争力
当前,集聚着近80家电子信息企业的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仍然是梅江区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在过去数十年间,梅江区电子信息产业萌芽于这片土地,从零散的个体发展到迈进百亿级产业集群行列,不仅形成了集铜箔、覆铜板、PCB、电子电器产品生产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同时逐步走上产业化、规范化的道路,产业要素不断集聚,形成愈发清晰的产业集群。
发展至今,一头是土地、环保等硬性指标为产业发展带来限制,一头则面临产业链韧性不足、层次不高、配套不足、人才集聚困难等棘手问题。
如何破题?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是梅江区的重要一招。
《梅江区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针对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高附加值业务比重偏低、工业经济增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出顺应通信产业向5G转型、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趋势,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强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力度,补齐补强园区电子信息产业链,打造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装备配套产业基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加快“高端印制电路板—智能电子器件—产成品—应用创新”的产业体系构建。
科技创新方面,该区将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抓好培育引进人才工作,在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帮助下,引进、孵化科技项目,推动创新链有效嫁接。
要让以上愿景走向现实,除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外,还需全区众多中小企业汇聚合力。
梅江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坚持“放水养鱼”,支持企业在细分市场做大做强,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11月,梅江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培育企业“小升规”作为壮大经济实力的重要渠道,推动民营经济扩规模、提质量,积极参与“广东强芯”工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高端设备等领域延展产业链条;202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抓龙头带配套,抓好博敏、盈华、鼎泰等7个增资扩产项目建设,引导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家以上。
一步一个规划,蓝图逐渐明晰。
“政府部门扶持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心,作为企业感受还是比较深刻的,通过这几年产业集群发展,本地企业实现‘抱团式’发展,供应链更顺畅了,比如我们原先要从清远购买原材料,现在从邻近的龙宇电子就能购买。”张如慧说。
“目前,梅江区‘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培育库内的13家企业主要分布于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在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全市的铜箔产业发展过程中,将把更多中小企业链接进来,有助于填补衔接产业链的断点、增强产业链韧性、帮助经济提高抗风险能力,为全市、全区制造业稳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梅江区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遴选办法
重要考核指标
沿海经济带的东西两翼地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企业上年末总资产2000万元以上,上年度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近两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正增长且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利润总额为正数。企业近两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
企业还应满足以下至少一类评价指标
专业化评价指标。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2年及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75%以上;或拥有行业领军人才、省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珠三角核心区的企业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员工数占企业员工总数的40%以上,沿海经济带的东西两翼地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企业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员工数占企业员工总数的30%以上。
精细化评价指标。取得相关质量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拥有自主品牌;产品生产执行标准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未有标准除外;已建立规范化的顾客满意度测评机制或产品追溯体系。 特色化评价指标。拥有地域特色的产品或服务,且能利用特有的资源进行研发生产;掌握独有、可持续的工艺、技术或配方;有效期内的“中华老字号”、驰名商标、省级以上名牌产品。 新颖化评价指标。获得2项与主要产品相关的发明专利;或10项以上与主要产品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或主持(参与)制(修)订相关业务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或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市级(含)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技术研究院、企业工程中心等。
■记者观察
深耕专门领域
培育更多“单打冠军”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而“只挖一米宽,掘一千米深”的“专精特新”企业更是这一群体的领头羊,它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的政策足迹最早可以追溯至数十年前,而如今频频被提升至政府工作报告高度,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迫切需要。
从国家和省的层面看,制造业从“大而不强”转变为“大而有韧性”,需要进一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从市、区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空前重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保障。
由于梅江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较好,方向明确,为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优势。中小企业要真正成为“专精特新”,在发展目标上,要以成为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为目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取道“窄而深”,深耕专一领域。坚持专业化发展战略,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明确在哪个细分市场发展,并精准定位核心产品和服务;在发展路径上,勇于创新,直接面向市场打磨产品,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自有品牌产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提升市场占有率。
与此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往往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对具有激励作用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十分敏感,相关部门要把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两个关键环节作为企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企业生态,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挥“专精特新”特长,保障补齐配套措施、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攻克难点、堵点。( 南方日报记者 何苑妮 通讯员 钟戈 李苑 陈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