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走进西青区精武镇国兴佳园社区,一座面积近800平方米、钢结构、尖顶造型的智能充电车棚映入眼帘,居民王女士通过人脸识别进入车棚,为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刷卡充电。


【资料图】

使用公共充电设施,已经成为这个社区居民们的日常习惯。

对于一个拥有超2000住户,几乎家家都有电动自行车的社区来说,他们是如何做到给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的?又是如何解决困扰众多社区消防安全和百姓生活的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难题的?天津广播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公共充电设施 居民王女士前往智能充电车棚充电

配建充电设施曾遭居民强烈反对

国兴佳园社区建成于2015年,共有26栋居民楼,有居民2000多户。其中大多数居民都是还迁居民,社区里的电动自行车保守估计超过1200辆。如今,国兴佳园社区已建成一个智慧充电车棚和八组电池充电柜,可以满足400多辆电动自行车或电池同时充电,设施使用率达到90%多。

国兴佳园社区智能充电车棚

可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番景象: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等违规充电现象随处可见,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也给社区管理、物业等部门的工作开展造成不小的困扰。

“推到楼道充电几乎每层都有,我们配合物业对在楼道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进行反复清理,反复回潮……”国兴佳园社区居委会主任程学帅说起当时的情景,仍十分感慨。

为了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解决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问题,2020年,在精武镇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国兴佳园社区启动了智慧充电车棚的选址和建设工作,并将其纳入区民心工程重点项目进行推动。但推进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要建充电设施,首先面临的就是选址难题。国兴佳园社区建成年头虽不长,但公共空间十分有限。经过再三研究,精武镇政府决定对社区东侧的一个停车区域进行重新规划,用作充电车棚建设。地块腾空、土地规划、项目审批……一系列工作正在推进,居民们却提出了很多反对意见。

首先找到居委会的是住在15号楼的居民张大娘。她说自家阳台距离车棚规划位置直线距离不足十米,几百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万一着火了或者发生电池爆炸,会对全家的安全造成威胁。

张大娘的担忧并非个例,住在规划充电车棚周边4栋居民楼的近200多户居民,也都有着同样的顾虑。

国兴佳园社区居委会主任程学帅将居民们的意见一一记录汇总后,反映给了精武镇政府的相关部门。镇政府安全办公室对此十分重视,在编制充电车棚运营管理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居民们提出的意见,并指导社区对充电车棚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尽最大可能杜绝各类安全隐患。经过充分准备,程学帅和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张大娘家,将充电车棚的建设规划、安全性能、尤其是后期运营过程中的管理和保障措施一一说明,逐渐打消了张大娘的顾虑。

智能充电车棚的烟感报警器

防火设施

经过近一个月的入户宣传和沟通,对充电车棚建设心存疑虑的200多户居民们也点头同意了配建方案。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后,总面积约8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400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的智能充电车棚建成并投入使用。

家住14号楼的居民王女士率先办理了充值卡,成为了智能充电车棚的首批使用者。她告诉记者,推车上楼充电存在安全隐患,这一点她早就有所了解,甚至心存担忧,但苦于社区没有公共充电设施,她也只能冒险每天推车上楼。现在,虽说每天回家要多走几步道儿,但充电方便了,安全性提高了,她也安心多了。

“我上班离家不算远,基本三四天充一次电,充电车棚有门禁还有悬挂式喷淋灭火器,居民通过“一车一卡一位”方式,人脸识别进入车棚,刷卡进行充电,电池充满电或者到达指定时间后,自动断电,安全也放心。”

正在车棚充电的王女士

居民张先生充电完成后,推车离开

充电棚建成初期利用率却不高

充电车棚终于建起来了,但是最初一段时间,前来充电的大多是跟前几个楼栋的居民,大多数居民反应颇为“冷淡”。

因为社区只有这一处集中充电设施,一些离充电车棚距离较远的居民来充电的积极性并不高,家住25号楼的居民张大爷说,从他家走到充电车棚距离不算太远,但对于近200多户像他这样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还是有些不便,尤其是出门采买回来,存车后拎着东西走回家,有些吃力。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社区空间有限,无法建设更多充电车棚。为了满足居民就近充电的需求,精武镇政府工作人员经过调研,又在小区各个方位安装了八组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柜。

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柜外形就像社区常见的快递柜,一组充电柜可以同时为16块电动自行车电池进行充电。

社区里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柜

这些充电柜采取按小时收费的方式,充电完成后,车主会收到提示,将电池取走,避免长期占用。而且,充电柜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对于空间有限的老社区来说,更具推广价值。

居民们正使用电动自行车充电柜进行充电

“充电柜离我更近,就在楼栋口,充电完成,手机APP就会提示你,安全也方便。”张女士说。

通过充电车棚和充电柜的建设,居民的充电需求得到初步解决。为了进一步推进社区充电设施的合理使用,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还对社区的电动自行车进行了更为细化的分类管理,引导电池和车体分离的车主尽可能选择充电柜进行充电,将充电车棚留给电池和车体一体的电动自行车充电使用。

如何将充电价格降下来

硬件设施建成了,软件管理也得跟上。在国兴佳园社区,刚刚给电动自行车充完电的居民张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充电车棚一度电是0.5元出头的价格,充电柜按小时收费,一小时0.2元,每次充电花费在1元左右,跟在家充电每次需用1.5度-2度电、每度电0.5元,价格相差不大。”

而其它社区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一般每度电的价格在1元左右,那么,国兴佳园社区是如何把电价降下来的?据西青区精武镇政府安全办负责人张万江介绍,这主要源于政府部门为主导的运营管理模式。国兴佳园社区充电设施建设之初,精武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前期调研,当时全市已建成充电设施的社区,大多是由政府提供场地,再引入第三方企业免费安装充电设施并负责后期运营。这种模式政府投入少、责任小,但却会带来后期运营难以监管、居民充电价格高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精武镇政府最终决定国兴佳园社区充电设施的建设、管理、运营都由政府主导,企业只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维护。“车棚、充电柜都是镇里投资,智慧车棚投资相对较大,但与前期投入建设相比,更关键的是要自己管理好,政府安全办牵头,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各部门都要参与。这样的模式和第三方企业运营管理相比,肯定成本低,电价就低,电价便宜,电动车充电车棚的使用率就高。”张万江说。

社区使用公共充电设施的居民越来越多

现在,国兴佳园社区违规充电问题已经基本杜绝,他们的做法也在西青区多个社区进行复制推广。

近年来,因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等电动车停放充电引发的亡人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且呈逐年多发态势。统计显示,目前本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经接近459万辆;今年以来,全市已发生30多起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其中大部分发生在电池充电过程中。

为切实加强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今年2月1日,《天津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规定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电池进入电梯,并且明确了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如何让居民不再陷入推车上楼充电违法、下楼无电可充两头堵的窘境?国兴佳园社区的做法值得借鉴。

据了解,目前河西、红桥、东丽等多个区政府已将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纳入民心工程,分步、分批推动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