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四成多受访者依靠父母支援应对生活开支、积累个人资产,约八成受访者认为让老人帮忙带孙辈的现象可以理解。此次调查提醒读者朋友们——

警惕“啃老”合理化、隐蔽化

本报记者 张译丹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占总人口的18.70%;65岁及以上人口1.90亿,占总人口的13.50%。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其中,“啃老”现象的复杂化趋势尤其值得关注。

在过去,“啃老族”被视为“新失业群体”,特指具有谋生能力的成年人不事生产,依靠父母的照顾维持生活;而如今,“啃老”不仅见诸于年轻群体,中年人依靠老人消费、育儿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更有老人“啃”老老人、不顾老人意愿“强行啃老”以及看似恭敬孝顺的“隐形啃老”等等一系列新问题。本期“今晚调查”通过掌上天津App、天津妈妈网、腾讯问卷等多种渠道发起调查《强行啃老or隐形啃老,你怎么看》,共收到有效问卷406份。调查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反驳了年轻人“啃老”的常用托辞,同时也展现出受访者面对“啃老”问题时欲拒还迎的矛盾心态。

“啃老”是否理直气壮

28岁的小琳经历过两段婚姻,自觉人生“曲折、坎坷”,对“啃老”有话想说。

“没结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都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条件的。我刚毕业时,工资卡交给妈妈管,花钱时再伸手要,花的钱比挣的多也没关系。结婚后,我想着要经济独立,可不到一年就离婚了,我还得回家住。”

小琳记得,离婚手续还没办完,父母已经开始给她张罗相亲的事儿了。她心情不好,对婚恋的态度也更加谨慎,两年多时间里见了不少相亲对象,并没有遇到意中人。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她第一次被父母指责“啃老”。于是,她在父母家的角色从不做家务到家务基本全包,从不承担家庭开支到按月交生活费,从备受宠爱的女儿到“啃老”且无用的成年人……直到她再次恋爱、结婚,父母对她的态度才再度“回暖”。但她却坚决不肯重新“啃老”:“我现在能不白拿老人的就不白拿,能不麻烦老人的就不麻烦。不仅对我爸妈是这样,对公婆也一样。有时我的先生会张罗去婆婆家吃饭,我就说,你给妈买上礼物咱再去。”

小琳认为,相较于有负担感的“啃老”,年轻人要先独立才能自主,尽量不要消耗父母的亲情,和上一代人保持一种“有来有往”“有借有还”的关系会更好。

“啃老”存在外部条件

全部受访者中,男性约四成(40.88%),女性约六成(59.12%);在年龄层次上,40岁以下占64.97%,41岁以上占35.03%;在就业情况方面,在职者约四成(39.42%),学生占18.98%,正在求职者占16.79%,其他情况占比较低。

针对“日常与何人共同居住”的问题,35.04%的受访者仍然与父母同住,其中也包括少部分携伴侣、孩子一同在父母家居住的受访者。

总体来看,受访者的收入状况良好,月收入在万元以内的超六成,月收入在万元以上的近四成;而且半数受访者的个人收入超过了父母双方的收入,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收入仅高于父母一方的收入,仅有少数受访者的收入仍低于父母一方的收入,约一成受访者表示:收入中存在较多家族资产共同收益,因此难以对比个人与父母的收入状况。数据显示,子女收入低于父母者较为鲜见,经济不是“啃老”的借口,但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以及家族资产“不分家”的现象相对明显,或为某些“啃老”行为提供了外部条件。

受访者期待“两不靠”

在日常生活的开销方面,几乎全部依靠父母的受访者仅占6.16%;14.04%的受访者有个人收入,但生活开支以父母补贴为主;23.15%的受访者由父母补贴大宗消费开支,日常生活支出则靠自己;56.65%的受访者基本没有从父母处获得任何补贴。

与之相似,大部分人未能给予父母生活费。47.54%的受访者很少给父母生活费,而是以其他方式回报父母的恩情;9.36%的受访者甚至从未给过父母生活费,认为“一家人谈钱伤感情”;23.89%的受访者会根据父母的需要偶尔给父母一些生活费;13.79%的受访者认为孝敬父母理所应当,因此经常给父母生活费;极少数(5.42%)受访者给父母生活费是希望父母帮忙存钱。

在生活开销方面,约半数受访者的态度倾向于子女和父母的“两不靠”。考虑到市民构成样本主体,这样的态度或与受访者父母有稳定收入和资产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城市家庭代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两成左右的受访者日常开支要依靠父母,近四分之一受访者靠父母支付大宗消费开支,也说明“啃老”行为正在很多家庭中变得日趋常态化。

“啃”来的投资与消费

在接受父母日常资助的受访者群体中,遵从父母意愿而获得资助的占28.95%,向父母请求后才获得补贴的占27.63%,父母迫于无奈才给一点儿的占22.37%,父母一边补贴一边抱怨的占21.05%。七成多受访者承认,老人并非积极主动给予晚辈经济补贴。那么,为什么在收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仍然有人愿意“手心朝上”,向老人索要财物呢?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一般持有存款(54.74%)、古玩珠宝(51.09%)、房产(45.26%)、艺术品(42.34%)、金融类投资(42.34%)等资产。而这些个人资产主要来自于——

针对消费项目进行的调查也显示,老人给予的经济支援被受访者们较为均匀地花费在住房(17.11%)、学习及自我提升(15.79%)、娱乐旅行(14.47%)、抚养子女(14.47%)、服装饮食(11.84%)、投资理财(10.53%)和小孩教育(7.89%)等方面。“养娃”不易、教育“吞金”,常常被视为年轻人“啃老”的主因。数据证实,晚辈从老人处获得的资金主要流向了投资和个人消费领域。

“强行啃老”违法当究

普遍反对“强行啃老”

在调查中,受访者对于目前一些“强行啃老”行为表现出较为明确的反对态度。75.62%的受访者认为,儿孙不应代老人领取退休工资并自用;72.91%的受访者认为,子女不该以照料生活为名,直接向老人索要金钱财物;70.20%的受访者反对子女利用孙辈上学等借口,哄骗老人办理房产过户。

近两成(19.46%)受访者认为凡是未经老人知晓和同意的“啃老”行为,都是不合适的。在发现身边有类似的“强行啃老”的行为时,45.26%的受访者持反对态度,但觉得自己不便干涉他人的家事;19.71%的受访者会通过帮老人报警等方式进行制止;18.25%的受访者对此不在乎、不关心;甚至有16.78%的受访者认为“强行啃老”也许事出有因,并非完全不能理解.

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并指出,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行动能力等原因,往往难以有效管理、处分自有财产,在此情况下,子女更不得以窃取、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父母的财产权益。“强行啃老”违法当究,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反对不应浮于表面,应主动为容易遭受侵害的“老老人”提供帮助与支持。

“隐形啃老”常被忽视

在受访者看来,子女接受父母资助的主要原因包括:

也有三成以上受访者认为,子女“啃老”乃至子孙“啃老”的原因,在于“父母想要与后代维持良好关系”“父母也啃‘老老人’,已经成为家庭传统”“父母应该负担子女结婚等人生大项目的主要开支”“社会文化影响,也有人‘啃朋友’‘啃亲戚’”“父母应该为子女做奉献”“子女将来也要奉养老人”等等。

对于“强行啃老”,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而对于“隐形啃老”,人们的态度就显得暧昧多了。在本次调查中,多达82.51%的受访者认为子女让老人帮忙带孙辈、接送上学的行为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18.72%的受访者认为老人很乐意承担孙辈的生活开支,亦有17.98%的受访者觉得送小礼物给老人以换取大宗钱款的做法无伤大雅,11.82%的受访者觉得让老人分担一部分或者大部分家务劳动很正常……当然,探望老人蹭吃蹭喝、让老人打工帮子女还贷以及向老人借钱投资或购买奢侈品等行为,令大多数受访者反感。11.82%的受访者表示,对于成年子女来说,任何依靠老人的行为都是不妥当的。

将来,儿女“啃你”怎么办?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向受访者提出一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角色互换、换位思考,体察老年人遭遇儿女“啃老”的心境与态度。这个问题是:如果未来有一天,你的儿女也要“啃老”,你会怎么办?

部分答案摘录如下:

“我也啃老,惭愧……”

“救急不救穷,看情况。”

“不接受!宁可断绝联系。”

“只要家庭和睦,啃老也可以吧。”

“希望子孙都争气点儿,别找我麻烦!”

“谁都不忍心看儿孙吃苦,可能还是会给钱。”

“我可能会帮一下,但是也不可能掏空自己。”

“啃老”问题就算发展得再复杂、再多样、再隐蔽,也无法回避其与社会转型加速和代际关系变化之间的联系。“啃老”行为的合理化与隐蔽化,短期来看为年轻人解除了投资与消费的燃眉之急,老年人虽不完全情愿,但也获得了“养老预投资”的虚幻安全感;长远来看,“啃老”难以代代传承,终将无以维系。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确保“老有所养”,建立健全符合人民消费需求的社会分工体系,才能在父母儿孙之间厘清经济与生活、责任与义务的边界,才能确立健康、积极的代际关系新模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