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4月27日,本版刊发《捐衣箱乱象 别让爱心变寒心》一文,受到读者关注。很多市民通过热线向本报反映,小区内设立的捐衣箱五花八门,捐衣箱上面的标识各式各样,甚至一个小区内有好几种不同的捐衣箱,令人迷惑不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捐衣箱?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作用?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捐衣箱五花八门

近日,记者在河西区文玥里小区采访时看到,每隔几十米就摆放着一个捐衣箱,虽然这些箱子箱体都是绿色的,但箱子上的标识却不尽相同。记者仔细观察发现,该小区共有三种不同的捐衣箱。一种标有“环保公益”“人人衣善”字样;一种标有“绿回收”“旧衣再利用”字样。这两种捐衣箱均张贴着旧衣可循回收民政部备案号,还有环保科技企业的名字。还有一种箱体上仅标有“环保衣服回收箱”“支持垃圾分类”字样,但没有民政部备案号,下面仅留了一个电话号码。

5月10日,记者来到河北区日盈里小区,在小区西门旁看到一红一蓝两个捐衣箱。红色捐衣箱上除了印有宣传标语,还印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发展基金会”字样和旧衣可循环回收民政部备案号。蓝色捐衣箱上印有支付宝二维码,并标明“参与回收得奖励”。小区居民告诉记者,该小区有好几种捐衣箱,像这种蓝色的旧衣回收箱,捐衣物可以获得几元钱奖励。但是像这种红色回收箱,既没写公益慈善,又不是有偿回收,居民们也不清楚自己的衣物是捐给哪个机构,又会被如何处理,是不是真正送到了有需要的人手中。

衣物去向不透明

那么,居民们放进捐衣箱的衣物到底去了哪里呢?

在静海区富力新城小区记者看到,一个绿色捐衣箱上面没有公益字样。记者拨打了箱体上标注的服务热线,对方表示市民捐赠的衣物会运送到位于北京的环保公司进行分拣,符合捐赠条件的会走捐赠、慈善渠道。不符合捐赠条件的会进行再处理。其中,白色棉织物进行纤维化处理制成棉纱,有机织物经过纤维化处理制成无纺布,涤纶织物经过化学处理分解成涤纶原料。

记者又分别拨打了其他一些捐衣箱上的服务电话,表示想跟随服务单位一起进行一次衣物回收,并了解一下衣物分拣处理流程,但均被对方婉言拒绝。随后,记者拨打了南开区颂禹里小区一个捐衣箱上的联系电话,称想购买捐衣箱里的旧衣服,对方表示需要跟领导请示,但又热情地表示,“你们确实需要的话,从里面抻几件没问题”。

期待明确界限公开流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本市各小区设置的捐衣箱大致分为公益慈善、环保、可回收等几大类,其中有民政、妇联等政府部门负责的,也有慈善机构、绿色环保公司负责的,还有一些是“三无”捐衣箱,没有标明管理单位。

慈善法规定,只有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经向民政部门依法备案后,才能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并且需要向社会披露募捐单位的信息、募捐的数量、用途等相关信息。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公开募捐活动。

对此,市社科院研究员张宝义认为,旧衣物捐赠和垃圾分类回收不应混为一谈,应该清晰地分为公益和盈利两个不同模式。两者界线清晰,才能保护居民的捐赠热情,把好事办好,并促进垃圾分类、资源再利用的合法推进。

张宝义建议,应由管理单位对全市的捐衣箱进行一次总体清点和治理,对于长久不启用的、损坏的,可以取消或进行维修。捐衣箱上的标识要公开透明,多久进行一次衣物回收、衣物流向哪里、由谁负责管理,都要在箱体上明确标注。此外,要畅通公众举报通道,开放权威查询平台,让公众可以轻松查询公益组织的资质,对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将公益捐赠的全流程都晒在“阳光”下。(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