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网络中国节·清明

二十四节气

天津北方网讯:清明时节,有志愿军烈士后代希望通过本报寻找17位天津籍志愿军烈士的亲人。这些烈士全部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并葬在当地的,希望这些烈士的亲人看到报纸后与我们联系,也希望知情人提供线索。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据统计,在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万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很多人的遗骨至今还没有找到。天津籍志愿军烈士后代邓其平的父亲邓仕均就是一例。作为烈士的骨肉至亲,这种切肤之痛,邓其平每每想起就心意难平。同时,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把对父亲的爱发扬光大,变为对所有志愿军烈士先辈的爱,为此他走上了帮志愿军烈士寻亲之路。

3月30日,邓其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我的父亲牺牲在抗美援朝南部战场,至今没有找到,我最能理解亲人渴望得知烈士先人信息的迫切心情。这些年,我和其他志愿军烈士亲人去朝鲜祭奠,在英名墙上拍下很多志愿军烈士的姓名。又经过多方查找,得知更多信息,包括部队番号、牺牲于哪场战役、牺牲时的年龄等。我们想找到他们的亲人,把我们搜集到的信息告诉他们,也许这是他们最想知道的。”

将来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邓其平还想组织人们前往朝鲜、韩国祭奠烈士,以中华民族传统方式缅怀先人,填补烈士家庭的精神缺憾。

此外,邓其平也想让烈士后代及更多志愿者一起搜集整理宣传志愿军烈士事迹,让烈士精神广为人知,永远传承。

此番,志愿者向本报提供了23位志愿军烈士的名单,大都来自我市蓟州、宝坻、宁河、武清、静海、东丽等区。资料显示,23位烈士牺牲时,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21岁。当年,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时血气方刚,而今他们的子辈如果在世,大概也已步入老年。即便当年未成家无子嗣的志愿军战士,想必他们的子侄外甥也是带着老一辈的嘱托在等待消息,等待他们保家卫国的长辈埋忠骨在何地、几时能够魂归故里的消息。

目前,经过多方努力,邓其平等人已帮6位烈士找到亲人,剩下17位烈士的亲人还在寻找中。希望这个清明节,我们的这篇报道能给烈士家庭带去一点信息,弥补他们的一些缺憾。如果您是烈士的亲人或知晓相关线索,欢迎您随时打电话13920278670,志愿者承诺会24小时接听。

让我们帮助17位“最可爱的人”寻亲

1.王子林(1923年—1953年),蓟州区马伸桥镇高桥村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1号墓。

2.王金亭(1922年—1953年),宝坻区林亭口镇北青沟村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1号墓。

3.吕连科(1925年—1953年),宝坻区牛道口镇西四庄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1号墓。

4.李永胜(1926年—1953年),蓟州区人(乡村不详),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1号墓。

5.康凤祥(1921年—1953年),蓟州区九百户乡五龙村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1号墓。

6.何砚田(1928年—1953年),宝坻区牛道口镇赵各庄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2号墓。

7.吴永发(1930年—1953年),蓟州区九百户乡青池一村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2号墓。

8.张连顺(1922年—1952年),蓟州区白涧乡新兴庄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2号墓。

9.张恩普(1929年—1953年),蓟州区人(乡村不详),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2号墓。

10.刘润海(1926年—1952年),宝坻区大口屯镇树尔窝村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3号墓。

11.刘玉书(1927年—1951年),武清区崔黄口镇小赵庄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4号墓。

12.张海(1920年—1952年),蓟州区人(乡村不详),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4号墓。

13.李秀荣(1922年—1952年),蓟州区人(乡村不详),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4号墓。

14.杨春澜(1928年—1953年),宝坻区郝各庄乡十四户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4号墓。

15.尹广成(1922年—1953年),蓟州区上仓镇田各庄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

16.刘炯明(1931年—1952年),蓟州区邦均镇后街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5号墓。

17.岳荣会(1925年—1952年),宝坻区大钟镇马郭庄村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5号墓。

即日起,本报记者将兵分多路为17位烈士寻找亲人并跟踪报道,敬请关注!

邓仕均烈士生前与其子邓其平。(邓其平供图)

邓其平: 在离父亲最近的地方,我给他老人家跪地磕头

邓其平74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他努力过、奋斗过,也奉献过,而在内心深处,他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找爸爸。两岁时,自爸爸骑着大马随大部队开拔去朝鲜作战,就再也没有回来。

在邓其平儿时的记忆中,爸爸听到他的声声呼唤,掉转马头,只是用心地看了他几秒,一句话没说就又走了。那个时候,邓其平的妹妹还在妈妈的肚子里。

“妈妈接到从战场上寄回的家书时,爸爸已经牺牲一个多月了。在妈妈的强烈要求下,相关部门安排她去战场找爸爸,但是妈妈‘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愿望至今没能实现。当时战争激烈,妈妈到不了最前方。”

邓其平的父亲名叫邓仕均,屡立战功,赫赫有名。他是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小鬼”,是腊子口、平型关、百团大战中的战斗英雄,是12次负伤却奇迹般活过来的硬汉子。他先后9次立功,包括两次特等功,部队指战员评价他机智果敢、英勇顽强,令敌人闻风丧胆。

解放战争结束后,邓仕均随部队进驻到陕西省旬邑县马栏镇。呢子上衣留给皮肤的细腻触感是邓其平最模糊却又最实在的记忆,那似乎是骑在爸爸脖子上时感受到的。多年后他辗转找到父亲的警卫员陈明月,得知爸爸当年确有一件呢子上衣时激动不已,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又骑到爸爸的脖子上,又找到了那种被父亲疼宠的感觉。

通过陈明月的介绍,他得知,1951年5月19日,邓仕均作为团长带领志愿军559团在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中打主攻,在洪川江畔吉谷里激烈战斗,至凤尾山一带和美军打遭遇战,并在伤亡惨重情况下,抗击美军4个多营。任务完成,接到撤退命令,突然美军炮弹袭来,靠前指挥的邓仕均被弹片击中,当场牺牲,时间是1951年5月20日晚9时。

战火纷飞中,三名战友抬着团长的遗体怎么也过不去洪川江,无奈就地掩埋,在旁边小树上做了个记号。当夜,陈明月带领30多名战友渡江返回,计划抢回团长的遗体,但现场已被美军坦克占满……

2017年,邓其平办理了旅游签证,辗转来到韩国江原道洪川郡吉谷里,在一座养蜂场反复察看,找到了和陈明月所述一模一样的地方。他把父亲的照片挂到树上,隔着一条水渠,把白酒洒在地上,对着照片跪地磕头,用传统方式祭拜父亲。

“那是父亲牺牲以来,我离他最近的地方。”为了到达这个“离父亲最近的地方”,他把大半辈子的时间用来奔跑。为了实现父亲让他参军的遗愿,无论寒暑每天跑五公里锻炼身体;参军后从不敢松懈,因为他是战斗英雄的儿子,是烈士的儿子;工作后依然坚守信念,不能给烈士丢脸,不能辜负父辈的奉献!……那天独自坐在洪川江边,邓其平跟爸爸说了一宿话,那是积攒了半辈子只能说给爸爸的话。

从那时起,邓其平走上帮志愿军烈士寻亲之路。10年来,他把全部精力投入这项公益事业,去山东、四川、湖南、山西、江西……各地寻访志愿军烈士家属。

公益路上不孤单。这些年,邓其平结识了很多同道中人,有和他一样的志愿军烈士后代,四川南充的邓玉明(其父亲邓子模1953年5月6日牺牲于夏季战役)、孙爱娥(其舅舅胡广福牺牲在金城反击战),也有诸如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嘉怿这样的志愿者。“85后”孙嘉怿,乐于公益善于公益,2017年起致力于“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项目,已建起一支覆盖全国的志愿网络组织,帮800多名烈士找到了亲人。

田连岐烈士生前照片。 本报记者 高立红 摄

田万朝:奶奶临终遗言,让我找到父亲遗体运回来

3月31日,记者在宁河芦台镇一个小区门前采访田万朝。他从手提袋里依次拿出三张奖状形状的证明书,分别为革命军人证明书、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和革命烈士证明书。三张证明书,记录了其父亲入朝参战到牺牲的全过程。

田万朝的父亲田连岐是1946年参加革命的解放军战士。当年,他瞒着家人加入冀东18军分区宁河支队,作为家中独子的他没打一声招呼就走了,一度让宁河潘庄东塘坨村这户农民家庭很崩溃。

田连岐随部队上北京、去山西,一路打到兰州,最后到了朝鲜。大大小小战役没少打,他都战神般挺了过来。第五次战役,他带着八连连续作战43天,被授予朝鲜国旗勋章和军功章。1953年6月26日,开城战斗,田连岐在侦察过程中,被敌人的炮弹击中,生命永远定格在27岁。一个月零一天后,朝鲜停战协定签字。连长牺牲在黎明前的黑夜,全连战士泣不成声,迟迟不肯让连长入殓。

2022年3月,邓其平等人发起的寻找志愿军烈士亲人活动中,田连岐成为23位烈士中,第一个被找到亲人的烈士。此时,田万朝第一次知道了父亲牺牲的细节。

父子二人的思念,一直在梦里相见。上一次是75年前,田万朝出生一个月前。父亲参加革命一去未返。田万朝说,7岁,父亲牺牲,15岁,相依为命的奶奶去世。“奶奶临终前告诉我,找到父亲的遗体运回宁河老家来。”田万朝说,他找过宁河烈士陵园,问如果找到父亲能不能安葬进去,同时他还准备了一套让父亲“入祖坟”的方案。

田连岐烈士安葬于朝鲜开城烈士陵园。邓其平等人此前去探访时了解到,这里有24座合葬墓,田连岐烈士在5号墓。一座墓里安葬有志愿军烈士遗骸几百到一千具不等。邓其平表示,愿与田万朝一同努力。

王德元烈士的抗美援朝纪念章。 (烈士家属供图)

其他五位找到亲人的烈士情况

王德元(1928年—1953年),河西务镇龚庄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4号墓。武清区河西务镇党委书记曹式泉接到消息立即介入调查,在龚庄村委会的配合下,当晚找到王德元烈士的外甥。原来,王德元烈士也是父母的独子,牺牲时尚未成家。上面有几个姐姐,其母后来由其姐姐养老送终。王德元的烈士证和几枚军功章由其外甥赵宝松保管。

刘志德(1925年—1952年),静海区西翟庄乡安庄子村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4号墓。在静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会松和西翟庄镇政府的帮助下,找到刘志德的侄子刘德忠,这是他唯一在世的亲人。

齐克勤(1921年—1952年),宝坻区牛家牌乡西老鸦口村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3号墓。牛家牌镇党委书记张旭和老鸦口村党支部调查得知,齐克勤烈士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弟弟已去世,两个妹妹健在。弟弟有三子三女,一应亲人都很想知道烈士的消息。

于成兴(1929年—1953年),东丽区大毕庄镇孙庄子村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4号墓。于成兴烈士的孙女于婷婷、侄女于明生之前看到邓玉明制作的公众号文章找来。

李文良(1923年—1951年),宁河区丰台镇北埋株村人,安葬在朝鲜开城烈士陵园2号墓。李文良烈士的侄子李建山,也是通过公众号找过来的。(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