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黄庄洼很是热闹,鸟类云集,周边的人们时常能听到各类鸟鸣声奏出的轻快交响曲。在芦苇的遮蔽下,鸟儿们安然享受着它们在宝坻的休憩时光。“今年来宝坻歇脚的候鸟数量比去年多了不少啊!”拿着望远镜眺望鸟群的杨军很是兴奋。

近些年来,宝坻区不断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在宣传上下足了功夫。经营农资商店的杨军经常与稻田打交道,在收水稻的过程中,偶尔会见到歇脚的候鸟。想到路边张贴的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标语,他便对这群停靠的鸟儿们上了心。这一上心,就是五年。

热爱——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三月,进入候鸟季,“朋友圈”出现寻鸟热潮,记者也跟随杨军加入其中。镜头里,一群洁白的身影在舞动着翅膀,放眼望去,成片的天鹅密密麻麻地隐藏在被芦苇包围着的稻田之中。但这其中,却不见灰鹤的身影。“今年,确实有灰鹤来到了黄庄洼,但它们警觉性特别高,只有在早晨觅食的时候,才能近距离去观察。”杨军告诉记者。

一到候鸟季,每天早上,杨军5点40就会起床,驱车来到黄庄洼,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今年观察到的候鸟数量和种类比前几年多太多了,灰鹤前几年只有几百只,今年能达到1000只,大天鹅更是第一次见到,麻鸭、大雁的数量也多了。”杨军对各种鸟类如数家珍。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人儿也不会错过每一只候鸟的美丽。记者一行第二次来黄庄洼拍摄候鸟,特意提前了一个半小时到达,追赶早起的杨军。一下车,就听到了清脆的鸟叫声,音调高低不一,却非常和谐。“灰鹤好像去别的地方了,听着声音在另一个方向,这儿的大雁比较多。”一听到鸟叫,杨军就判断出了鸟的种类。他足足花了三年时间,才能熟练地做到听音识鸟。

“就是喜欢这些鸟儿,每次到黄庄洼,听到新的鸟叫声会录下来,回去查是什么种类,去的次数多了就能听出来了。不是候鸟季,平时我也经常过来,这些鸟就像亲戚一样,看不见就想。”一提到来宝坻歇脚的这群“精灵”,杨军的话就停不下来,眼中泛着溢彩,脸上写满了热爱。

坚持——生态向好才是根本

早在2017年,这份热爱就已经有了雏形。杨军经营着一家农资商店,因为进货需求,经常去蓟州的青甸洼。在一次收水稻的过程中,他认识了同样拥有爱鸟热情的一位大哥。在这位大哥的带动下,杨军积极参与各种爱鸟护鸟的宣传活动,平时偶尔遇到轰鸟的人也会上前劝导。

从杨军口中记者得知,2018年的候鸟季,杨军只看到了两三只天鹅和一些麻鸭、大雁。而2019年开春之后,杨军发现,飞临宝坻的候鸟种类和数量都有了很大增长,到了2022年,则更加明显。3月1日,杨军在黄庄洼发现了来宝坻歇脚的第一批候鸟。在之后的20多天里,他相继看到了上千只不同种类的天鹅和灰鹤。雪后,他更是遇见了结伴而行的十几只东方白鹳。

“咱们宝坻有大片肥沃的土地,水稻种植面积大,粮食也多,在收割过程中洒出来的粮食粒在来年春天也就成了候鸟们的‘口粮’。这几年,宝坻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良好的水资源也为候鸟歇脚提供了助益。”杨军满是兴奋地和记者说:“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轰鸟的人变少了,这些野生鸟类在宝坻呆的时间肯定会越来越长。”

梦想——专属守护 未来可期

在拍摄候鸟的过程中,记者闹了个笑话。“这片稻田里的天鹅怎么感觉有点肥呀!”杨军听到记者的话,拿出望远镜,定睛一看,兴奋中带着些许无奈:“那是大天鹅,天鹅的一个品种,之前在宝坻比较常见的是小天鹅。”

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中,依稀能看见大天鹅展翅的倒影,硕大的体型让它多了些许霸气。“真漂亮!看它们的翅膀,多有力量啊!可惜你们这些年轻人都分不清它们的种类。”

“现在的年轻人没什么机会接触野生鸟类,偶尔看见觉得新鲜,新鲜劲儿过去了,就不会再进一步去了解它们的种类、习惯。”杨军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组建一个宝坻“民间”野生鸟类保护组织,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野生鸟类保护中来,特别是要吸纳一些对野生鸟类有热情、有恒心的年经人。“年轻人只要想学,肯定比我这个‘80后’学得快,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冲劲儿都是保护野生鸟类必不可少的。”

虽然杨军口中说着自己不如年轻人,但他的韧劲儿不比任何人差。2021年3月份,他加入了蓝天救援队,多次参与防疫物资运送。谈到蓝天救援队,杨军说:“加入这个队伍,是自己的一种信仰,想为社会、为宝坻尽自己的一份力。也想在这个队伍中多学一些技能,对自己以后在鸟类巡护上也有帮助。”

近年来,宝坻加快建设“生态之区”,持续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会发展的所有领域,积极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着力提升广大市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营造全民爱鸟护鸟浓厚氛围。正是这样的社会氛围造就了一批像杨军这样的人。

因为热爱,杨军才有了五年如一日的坚持。而未来他还会坚持更多个五年,他说这份笃定,不仅是热爱,更源于对宝坻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信心。

融媒记者:于晴 摄影:赵彬

推荐内容